【新春记者走基层】除夕之夜父母心儿女情
2015-02-26 08:00:46   来源:延边网

2月18日,农历除夕,举国欢庆,万家团圆。都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也是远在他乡儿女心中最惦记的人,在这样一个新春佳节的日子里,他们都想对彼此说些什么?又有着怎样的情愫呢?

“我在这很好,爸妈你们放心”

王珍是一名大三学生,来自河南省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有五个孩子,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只得利用放假时间做家教把学费赚出来,上大学后,她就再没拿过家里一分钱。

“过年回一趟家,先要坐火车,然后再坐汽车,最便宜的车票也要300多元,来回就是600多元。”王珍说,这600元,够弟弟妹妹几个月的生活费了,自己实在不忍心让父母那么劳累。现在,她一个月靠做家教可以赚1000多元,但她把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10元钱左右。她说,这样算算,不回家过年也觉得值了,不但省了来回路费,还能把赚来的钱给家里寄一些。一想到这个寒假差不多可以把下学期的生活费解决一大半,自己又觉得开心多了。

王珍很想家,聊起父母,眼中泛着泪光:“这几天,看着空旷的校园,心里有种落寞的感觉,家是每个人的港湾,尽管家里再穷。” 说着,王珍拨通了远在河南父母的电话,“妈,今年春节,我不回家过年了,你们可要注意身体啊,明年再回去看你们,我在这很好,你们放心。”她告诉父母不用担心自己,今天晚上她会和同学一起过年。父母那头也哽咽了,一再叮嘱她,出门在外一定不能亏待自己,多注意身体,想家了就回来,别什么困难都一个人扛着。

“儿子,把烟戒了吧”

68岁的全大娘今年只有和孙子两个人一起过年了,因为她的儿子和儿媳都在韩国打工,由于两人的路费比较昂贵,如果回家过一次年,得花掉他们几个月的积蓄,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平均两三年能回来一次。

“我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吸烟对身体是不好的,一直希望他能把烟戒了。” 全大娘告诉记者,由于儿子工作压力大,经常见他烟不离手,而且一抽就是十几年,每次跟儿子通电话的时候,她都会提起戒烟的事,有时候也让儿媳和孙子一起帮忙劝劝,儿子虽然同意会戒烟,但每次回国探亲时,全大娘还是会看到儿子非但没戒烟成功反而抽的愈发严重了。

“我不求他赚多少钱,只希望他能把烟戒了,保重身体!”全大娘说,虽然孙子马上就要念大学了,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但是比起健康来说,金钱是远不及其它的,现在哪个父母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身体健康。不过全大娘也特别提到,除了希望儿子能把烟戒掉外,也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够经常回国看看。

“希望天天都是年三十”

鲜甜的水果、肥美的鲤鱼、香喷喷的红烧排骨……当记者来到王桂兰老人家中,此时正是下午一时左右,老人正准备着丰富的年夜饭,忙得热火朝天。

“天天都是年三十就好了,这样孩子们就能多陪陪我了。”当记者问其过年时最想对子女说些什么话时,王桂兰老人半开玩笑地说,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老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她告诉记者,今年76岁的她,平时多半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她说,老伴是两年前走的,刚走时,自己很不习惯,突然间自己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经常会胡思乱想,所以刚开始子女都会来轮流照顾她,大概一年半后,在子女的照顾下,她渐渐适应了没有老伴陪伴的日子,子女见她走出了低潮期,平时来的就少了些,这下,自己又不适应了。她说,今天等儿女都聚集齐了,还是想和他们说,虽然知道儿女工作都比较忙,但还是希望他们能有空多来看看她。本报记者 李思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