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制假售假,必须强化监管
2019-01-14 10:56:47   来源:中国吉林网

8月1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线调查文章《建立高效反馈机制、提高售假违法成本、督促电商平台履责》,强调创新监管,让假货无处遁形。文章说,电商平台售假,不仅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此,需要监管部门、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形成多方合力,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唯有如此之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平台售假问题。

为了根治制假售假,优化消费环境,8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下发《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打击。在《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下发后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向各地下发通知,明确自本月起开展为期4个月的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至此,国家两个主管部门相继下发通知,亮起了依法整治市场,根治制假售假利剑。

电商市场,网络销售平台,已成为制假售假滋生地。仿冒名牌、离谱低价,所设置的消费陷阱披上了迷彩服,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新型网购和社交平台等,也成为假货“重灾区”,这些经营者似乎忘记了网上网下、线上线下,都不是法外之地,制假售假是违法犯罪行为,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消费政策所不容许,为负有的经营主体责任和诚实诚信经营行规所不容许,为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待所不容许。

根治制假售假是一项反复性大、经常性强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经常抓,特别是要注重出重拳,实行猛药除疴。而注意发现制假售假新花样,找到问题的要害所在,对症下药,则是“打蛇打七寸”的硬功夫。从媒体盘点出来的情况看,制假售假均来自于落实经营主体责任不够,加大依法依规监管力度不够,不断清朗网络空间不够。只是看到电商和社交平台的红火,却看不到其背后的不良用心;只是侧重事后的监管处理,却缺乏事前、事中的监管防范;只是靠一两个部门行动,却不见全社会发力。这样一来,势必加剧了制假售假。

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9.6%。伴随着市场体量的增大,假货也在悄然侵袭着电商领域。而假货则多发于门槛低、用户多、利润高、成本低的产品。离谱低价、无底线促销等,构成这类“山寨产品”最大的卖点。海淘、代购等网购新方式由于存在漏洞,也助长了假货的泛滥,微信朋友圈、抖音等,也逐渐成为假货的流通渠道。可见,制假售假的要害问题在于“未有源头活水来”。

更为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电商市场,网络销售平台,明知故犯,制假售假带有主观恶意色彩。而消费者明知是假货也要购买,只图便宜,不求消费安全、健康安全的态度与做法,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制假售假留下了市场,安放了温床。这是一种消费悲哀,被忽悠消费,被骗消费,被不合理“低价”消费,助长了制假售假。因此而言,根治制假售假还是一项双重性工作,既要抓电商、平台诚实诚信做生意,又要抓消费者明明白白去消费。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的见解与主张,还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目前,电商市场从业者整体法律意识还有待提升,对制假售假涉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容易诱发假货问题。而“假货是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违法制贩的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与他人知识产权”的定论,这会不会唤醒消费者抵制假货的意识呢?不过,说到底,根治制假售假必须强化监管。只有监管到位,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