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做到不忘初心?延吉市四叶草义工协会“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的创始人杨丽珍用行动作出了回答,那就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时间和心思永远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1999年,退休后的杨丽珍还没有好好享受老年生活,就被延吉市进学街道推选参加庆胜居委会主任的选聘(现在的文新社区),凭借自身才能竞争上岗。做居委会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杨丽珍拿出了在企业服务顾客的劲头,将企业管理的优秀经验带到了居委会。文新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三点半学院,创立首个社区绿色网吧,社区也被评选为全州文明楼院。2006年,杨丽珍被组织安排到进学街道春阳社区担任社区书记。她塌下心来为百姓办实事、干好事。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春阳社区被评为延吉市五好社区、十佳诚信社区。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2012年,在进学街道的支持下,杨丽珍组织建立了延吉市四叶草义工协会“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组织起一些50岁左右的老人,采取以老助老形式,服务辖区内70岁以上的“三无、空巢、失独”等残疾贫困老人家庭。后来,又把服务范围向留守儿童扩展。
她手中有个小册子,记录着100多位“三无”老人的联系方式,自己和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的见面日期,老人的需求、爱好,都详实具体地记录在本子里,对于哪位老人近期需要理发、哪位老人近期需要买哪些药,还有特殊的标记。名单上的这些人,都是杨丽珍和志愿者们日常服务的对象,每间隔一段时间,杨丽珍就去探望老人们。张阿迈喜欢吃包子、元大娘卧病在床需要成人尿不湿……每次去他们家里之前,杨丽珍都会准备一些老人们需要的东西。除此,杨丽珍还时常为老人们买米、面、油、营养品等。杨丽珍的退休金并不多,但在志愿服务中花费的可真不小。虽然如此,杨丽珍却乐此不疲,可以说“老年义工”已经成了杨丽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服务中寻找到了人生的崭新意义。
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杨丽珍遇到了不少抗战老兵,老兵们戎马一生,晚年却有很多难题困扰生活。于是,她在争取街道支持后,开启了老兵服务道路。参与创建“老兵之家”,积极开展描红烈士纪念碑、传承红色基因座谈会和走访慰问革命老兵活动。
杨丽珍的满腔正气和社会责任感源自组织培养和家庭熏陶。她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创建者——李延禄和李延平的外甥女,从小是听着舅舅们的抗战故事长大的,作为抗联后代的她,深受舅舅的影响,一直怀揣着感恩党、跟党走的信念,主动担负起向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先后在延吉、朝阳川、龙井、大连、廊坊、山东等地,围绕延边抗联故事、镜泊湖战役等历史故事和抗日英雄事迹,为多个学校和单位讲述红色抗战故事,她的红色宣讲一直在路上......
这位老党员散发出的光和热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杨丽珍的带动下,延吉市进学街道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杨丽珍本人也得到了党组织和社会的高度好评,她获得过国家民政部“优秀义工二等奖”、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延边好人、延边州老干部先进个人、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三讲三爱”进学好榜样等多项荣誉称号。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被延边州评为“敬老爱心”优秀组织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