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2021-02-06 10:32:11
杨根思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021-02-06 10:31:03
58岁的兵书阁村农民吴泽文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上,这条名为“花界”的路如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走过时的样子(1月29日摄)。58岁的兵书阁村农民吴泽文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路上,这条名为“花界”的路如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走过时的样子(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勉摄58岁的县溪镇兵书阁村农民吴泽文,在这条路上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
2021-02-06 10:29:37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有一幅巨型标语:“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这是对遵义会议精神的集中概括,更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革命经验。遵义会议精神虽然诞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却超越了特定的时代,成为中华民族在追求独立、解放和振兴道路上的精神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1-02-05 21:49:02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语晗 清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周围青松挺立,薄霭氤氲,仿佛依然在酝酿着79年前的那场盛会。1942年5月2日,延安各路文化精英汇集于此,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历时20余天,座谈会厘清思想,统一认识,聚齐人心,形成合力,高高竖起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旗帜。
2021-02-05 21:48:22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市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被称为黔北第一关。 娄山关关口东西侧是大尖山与小尖山,东北侧是点金山,这三处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主战场。
2021-02-05 21:47:10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在面临40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四渡赤水,最终跳出敌军的重重包围,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隆冬时节,记者再走赤水河畔,感受奇兵魅力。 一渡赤水 摆脱被动
2021-02-05 21:45:37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长征组歌》中的这句歌词,表现的是遵义会议后红军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党中央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021-02-05 21:43:22
延河水畔,层林如染;延安宝塔,巍然挺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 每当想起战火纷飞的岁月,96岁的刘珍老人就哼上几段陕北民歌。她说:“那会儿我们边学习边纺棉,军民其乐融融似一家,那是我一生的美好经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2021-02-04 18:16:04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通讯员 伏沼竹 山西省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里,摆着一盏特殊的灯——抗日名将范子侠使用过的油灯(右图),充满锈迹的底座和顶盖昭示着岁月的印记。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129师新10旅旅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率领新10旅28团、30团负责阳泉车站及阳泉至寿阳间的铁路破袭任务。
2021-02-04 18:15:07
走进四川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内,军帽、马驮袋、迫击炮炮弹等1000多件物件、580多幅历史图片依次陈列在2000余平方米的展馆里。展馆再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腊子口红军攀悬崖歼敌”等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复原场景中,淹没双膝的沼泽地里,负伤的红军战士有的抬着担架,有的互相搀扶艰难前行,工农红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2021-02-04 18:14:23
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 “忘记抗战英烈是历史的遗憾。只要我还有能力、精力,就一定要在寻找英雄的道路上走下去!”出生在太行山腹地,姚永田打小就是听着老人们讲发生在家乡的抗战故事长大的。保卫国家、热爱祖国是烙在他心中最鲜明的印记,也是他日后从事挖掘、整理抗战史实的精神动力。 寻找英雄:从“正太路破袭战”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初期叫‘正太路破袭战’,后来因为我八路军参战总兵力达105个团,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将战役名称改为‘百团大战’。”经过多年研究,姚永田对“百团大战”的历史如数家珍。
2021-02-04 18:13:28
强渡大渡河,百姓舍命助 从四川成都向西驶过雅安,汽车便一头扎入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中,天气也开始阴晴不定,变幻莫测,座座雪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2021-02-04 17:05:09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久前,在北京的家中,近百岁的老革命、诗人贺敬之,听着关于今日南泥湾的汇报,脸上迸发出青春的光彩。1943年,19岁的他在延安窑洞里写下《南泥湾》这首后来唱遍世界的歌。 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021-02-04 17:04:01
阎家洼子,是陕甘边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的小地方,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铸造了血与火的传奇故事。 1934年5月中旬,黑云压城,暗夜如磐,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纠集8个团大举压进,兵分八路对我南梁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主力被迫转移至外线作战。由于情况紧急,红军主力转移时,留下了60多支长短枪、五六千发子弹、40余套马鞍马镫,以及群众给部队的2000多颗鸡蛋、数千枚铜钱和10余石军粮。这些宝贵的军用物资,要委托给地下干部和群众,分层埋藏在阎家洼子的一个大场院边上。
2021-02-03 18:12:21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   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