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早8时30分,距离延边博物馆开馆还有半个小时,馆前已经排起了条条长龙,其中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不乏来自国外的旅行团。
8年前,2015年7月16日,一架专机降落在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自治州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一下飞机,总书记便风尘仆仆乘车前往延边博物馆,在一个个展陈中,深入了解延边州发展成就和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
从那以后,延边博物馆便成为外来游客“延边之行”不可错过的一站,“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参观”成为延边博物馆最大的亮点。
从《延边出土文物陈列》到《朝鲜族民俗展览》,从《千秋正气——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到《与祖国同进步——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延边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铿锵足音在这里交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朝鲜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在这里积蓄,延边各族儿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这里彰显,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的卓越贡献、自治州在新时代新征程取得的非凡成就在这里辉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殷殷嘱托化为思想火炬,照亮了延边踔厉奋发的前行之路。
“博物馆就像一扇窗,我们希望透过其中,让观众读懂延边的来时路、脚下路和未来路。”延边博物馆馆长金明华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博物馆,鼓舞了该馆全体工作者的信心和干劲,更为延边传统文化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创造了契机。八年来,延边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三大基本展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临时展厅,采取自办、协办、借展等多种形式,举办了近40次不同类型、内容丰富的专题展览,勾勒出中华文化在延边大地的延续与传承,也让中国朝鲜族风韵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其中《永恒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延边党史展》,曾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单。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旅行,博物馆都是我必去的打卡地,在延边博物馆,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对延边的喜爱又加深了几分。”来自沈阳市的游客李龙洋带着4岁的儿子徐弈天,沉浸在延边博物馆里,流连忘返。
参观博物馆,犹如聆听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如何让这场对话更生动鲜活,更能与观众同频共振,延边博物馆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数字中国建设按下‘快进键’的今天,数字化是博物馆生存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金明华说,延边博物馆大力加强“互联网+博物馆”建设,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展览年均40期,并通过“云游延边博物馆”、抖音平台直播等形式,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需求。
除了将展览搬上“云”,延边博物馆还将宣传教育送到群众身边:邀请艺术家来馆举办朝鲜族传统音乐演奏赏析活动,组织“延边博物馆爱国主义宣讲团”到基层宣讲,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活动,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给人以奋进新征程的精神指引和动力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联通内外、博采众长。“走出去、引进来”,是延边博物馆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创新举措。
2019年起,《礼衣雅蕴——朝鲜族传统服饰展》走出延边,先后在云南、福建、上海、浙江、湖北等地的8家博物馆展出,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延边风物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延边博物馆引进《金漆木雕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展》《沉船出水瓷器展》《良渚文化玉器展》等特色精品展览,让延边人民足不出城就能感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
“近几年,延边博物馆的年接待观众量由过去的几万人次增长至近20万人次,尤其是今年,仅上半年就已经达到14.6万人次,这是前所未有的!”金明华说,延边博物馆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挖掘民俗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创新时代文化、吸收先进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作出更多努力和探索,让延边博物馆成为延边文化的闪亮名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延边大地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文 陈延龙/图
编辑:齐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