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龙井大地,生机勃发。
3月25日,国家第一批产业顾问组——龙井市黄牛产业顾问组,携手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畜牧专家走进龙井市,通过科普宣传、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为当地养殖户和企业送上一场“科技及时雨”,助推“牛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在龙井市智新镇政府的会议室内,专家们围绕良种繁育、饲草调制、畜禽污粪处理等养殖关键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细致讲解,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养殖户们“听得懂、学得会”的实用知识。
“牛犊腹泻怎么办?”“饲料配比有什么诀窍?”……养殖户们听得过瘾,想得深入具体,争相提出问题。专家们耐心倾听、逐一解答,现场气氛火热。“这培训来得真及时了,过去养牛靠经验和‘土办法’,现在是科技兴农,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啊!”养殖户们你一言、我一语,一边认真记录,一边感慨道。
兴一种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龙井素有“延边黄牛之乡”的美誉,自“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龙井市紧抓肉牛产业发展局势,大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和农户尝到了养殖肉牛的甜头。龙井犇福生态牧场是其中的“佼佼者”。
活动当日,记者随专家团走进龙井犇福生态牧场,草料的清香扑鼻而来,阵阵“哞哞”声演绎着动人的田园牧歌。
专家们与龙井犇福生态牧场负责人就近期养殖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多年来,龙井犇福生态牧场持续受到省科技专家服务团的技术指导帮扶,如今已实现从育种、屠宰加工直至产品销售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州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成果是专家指导和企业努力的“双向奔赴”,未来我州将持续推动科技服务下沉,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在龙井市牧乐延边黄牛试验站的标准化牛舍,每头牛均佩戴黄色耳标。“这是在记录个体生长数据……”据延边大学动物科学系主任、教授高青山介绍,耳标是牛的“身份证”,可从中查看每头牛的生长情况等信息。龙井市牧乐延边黄牛试验站通过科学化管理,实现年出栏高端肉牛100头以上,其中A3级以上肉牛占比超60%,发展潜力巨大……每到一处,专家们围绕育种优化、品牌打造等各方面提出很多建议,助力“延边黄牛”品牌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到田间“把脉问诊”,进牧场“传经送宝”。 近年来,州科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依托省科技专家服务团,不仅助力龙井市在肉牛产业上实现了新突破,也在乡村农旅融合、食用菌栽培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书写了科技助农兴农的新故事。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昕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