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延边博物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延边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让展览火起来
2025-07-14 来源:延边新闻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5月2日,延边博物馆内,延吉市进学小学学生崔越然身着红马甲,手持扩音器,用稚嫩而嘹亮的童音,为游客们讲述着展陈文物背后的故事。

今年“五一”假期,延边博物馆开展了“红领巾讲解员”公益讲解服务。10名来自延吉市的小学生,累计进行了41场讲解,为1.5万余名参观者提供了服务。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更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在他们心中勾勒出一幅延边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和美画卷。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延边视察,首站便来到延边博物馆。十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不竭的动力,时刻激励着延边博物馆感恩奋进、砥砺前行。

2024年9月3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2周年之际,延边博物馆以全新面貌亮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历史文化陈列正式开展。陈列以通史展为主要形式,由《中华文明 东疆曙光》《闯关越江 共建家园》《浴血奋战 共同抗敌》《民俗文化 共放异彩》《一心向党 永续辉煌》五个部分组成,综合运用文物实物、图文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延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全景式展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展陈一经推出,便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踊跃参观,截至目前,已接待观众近6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延边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边历史文化陈列,正是依托延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丰富的展陈内容、新颖的展陈形式,钩沉历史、映照当下、启智未来,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共有精神家园思接千载,让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深入人心,浸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

在延边博物馆大厅,一面馆藏文物数字化展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滚动展示着琳琅满目的文物影像,吸引了众多小游客驻足观看。当孩子们的指尖触碰到展示屏上的文物图片时,文物模型即可放大、旋转,仿佛能让他们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魅力。

据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介绍,这台设备名为“触魔墙”,它通过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并集成三维建模、多媒体展示等技术,实现了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此外,延边博物馆还在每个展厅及公共区域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域,参观者可自主参与文物拼图、变装拍照、数字献花等体验项目,从单纯的“信息获取”转变为沉浸式“交互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十年来,延边博物馆在做好常规展陈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技与历史深度融合,致力于为观众打造更便捷、更深入的参观体验,助力人们更好地了解延边灿烂多元的历史和文化。

为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近年来,延边博物馆还结合馆藏文物和展陈内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如爱国主义宣讲、展览“五进”、“延博小课堂”、文物线上展览、“非遗贺新春 延边过大年”等。这些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一组数据见证了延边博物馆的十年发展: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和展览设施提升改造;累计接待观众200万人次,讲解3万余场;完成112件(套)文物三维扫描采集、540件(套)文物二维照片采集;开展“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等各类教育活动600余场,覆盖2万余名青少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怀,让延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未来,延边博物馆将继续发挥主阵地作用,切实把文物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创新文物活化利用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奋力讲好美丽延边的精彩故事。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宏伟

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