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颖慧
延边大学“文化超市”农学院园艺园林系主任吴荣哲来到图们市凉水镇鹤林村,为农民上课。 (本报记者 陈颖慧 摄)
“你点单选课,我照单授课;你自愿听课,我免费讲课;你指定教室,我上门服务。”这是延边大学“文化超市”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以来,人们对它的精准概括。如今,不论是在社区、企业,还是城市、乡村,都可以看到这家“文化超市”组织的文化惠民课堂。自2013年成立以来的两年时间里,这家“文化超市”以各种形式授课、讲座百余场,受益的群众超过1万人次。
让百姓共享文化美食
延边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延边大学是延边唯一一所高等学府。为了扩大高校优质资源的社会共享度,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延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了开办“文化超市”的初衷。
经过精心的谋划,2013年4月20日,延边大学“文化超市”正式启动,当天就为延吉市北山街道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进行了首次讲座。同年的12月10日,倾力制作的延边大学“文化超市”网站正式开通。人们打开网页,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点击专题并报名,“文化超市”工作人员把报名者的需求请校内名师组织讲师团,设课题,开课堂。当年,“文化超市”共组织了近50场讲座,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次。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发现,很多人并不懂得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听课信息。为此,他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派专人深入到延吉市的各社区及全州各县市沟通和衔接,发现新课题,准备新讲座。2014年,继续教育学院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先后深入到延吉市、龙井市、安图县,通过基层自选题目,请名教授进行了《家庭婚姻财产法》、《管理沟通与工作能力》、《食品营养膳食平衡》、《社交礼仪培训课程》等新课题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超市边疆行赢来点赞
今年4月,延边大学“文化超市”被州委宣传部纳入“长白山文化论坛”载体活动,并开展了“延边大学‘文化超市’边疆行”,赢来一片点赞,大大提升了“文化超市”网站的知名度。
他们分别于4月9日、16日、21日、24日分别到和龙市南坪镇、图们市凉水镇鹤林村、珲春市委党校、龙井市开山屯镇组织“文化超市”边疆行专题活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课、“地栽黄瓜栽培技术”课、“特色旅游”课等专题讲座十分接地气,得到听众的好评。下课了,许多听众还不愿意离开,与老师交谈,有问有答,场面十分热闹。
关注“文化超市”的人多了,延大继续教育学院趁热打铁,将网页上的授课专题增加到了16个,使“文化超市”里的“文化产品”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出现了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离退休老人都纷纷报名预定课程的喜人景象。
网络化服务打造惠民品牌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将“文化超市”的产品送到老百姓的脑中、心中,延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延吉市北山街建立了社区实训基地,大学里的文化志愿者在丹英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课后驿站,与孩子们结成对子,进行心理咨询和课后辅导。同时,他们还深入保险公司、部队军营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使高校与社会各界搭建起共建平台和联谊机制,为长期授课打下良好基础。
在校园内,他们还专设了“文化超市”课堂,引导社会各界群众走进大学校园,感受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百姓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每到周末,有白发老教授在课堂上讲中国民俗文化;有国外学者讲女性美容知识;有硕士生导师讲全球热点问题……许多年过六旬的群众听课后感慨万分:“过去因种种原因,大学梦难圆,如今也能走进大学课堂,是‘文化超市’帮我们圆了梦!”
谈到“文化超市”的未来,延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金万哲充满信心:“我们将与各方联手,推进“文化超市”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工作,将“文化超市”建成覆盖社会各界的网络化、社会化、公益化的学习平台和公共文化传播平台,打造成我州长白山讲坛标志性品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延边大学“文化超市”正如丝丝春雨,带着文化惠民的情怀,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