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龙鼓舞”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龙鼓舞”是典型的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19年,“朝鲜族龙鼓舞”成功入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9世纪中叶,朝鲜族龙鼓舞广泛分布于鸭绿江北岸和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聚居区,其核心区域为现今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尤以龙井市境内最为流行。龙鼓舞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龙鼓是朝鲜族从古代就开始使用的打击乐器。龙鼓舞最初出现于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咸镜道地区,是在“长工节”演绎的乞求丰收、平安的民间舞蹈。19世纪中叶起,大批的朝鲜农民移居到中国东北后,龙鼓舞也随之在中国的朝鲜族聚居区流传下去,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民间舞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艺术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提倡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艺术表演活动。龙井是“龙”文化非常浓郁的地方,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龙的传说普遍流行,含“龙”字的地名有几十处,并且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了突出龙井市的这一文化特色,1992年,龙井市文化馆以延边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为契机,发掘并创编了反映“龙”文化的朝鲜族民间艺术——龙鼓舞。从此,龙鼓舞成为中国朝鲜族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仍流传于民间。
近几年,龙井市加大对“朝鲜族龙鼓舞”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采取传承人队伍建设、举办非遗公益培训班、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等举措,对其进行传承普及,使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房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