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袋袋”包裹着“金丫丫”
时值冬季,在汪清县罗子沟镇周边积雪皑皑的群山上,随处可见套着红色编织袋的小树苗。这些不起眼的小树苗正是被村民称作“金丫丫”的红松果树。
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人工栽培红松果林逐渐被“靠山吃山”的林区农民所认知,成为生态建设、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通过嫁接方式人工种植的红松果树,不仅可以缩短生长期,提前进入丰果期,更能让一些废弃山场重新焕发生机,也为林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绥芬村党支部书记董晓光表示。
正常情况下,红松果树结果需要20年。但通过嫁接,可以将结果期提前五年至六年,不仅使林地效益显著增加,还可在未来50年内使嫁接的红松果树始终处于丰果期,成为几代人收益的“摇钱树”。
记者了解到,2024年年初,绥芬村面向全村进行招商,开展嫁接红松果树种植,486户村民入股,村委会用林地入股筹资90万元,成立了汪清县松韵新程苗木种植专用合作社。如今,绥芬村共栽种了3.5万棵嫁接红松果树,总面积达50多公顷,前景十分可观。
“我们把小树苗套上袋子,是为了防止狍子等动物啃食红松嫩芽。” 董晓光表示,村党支部还计划带领合作社成员进一步扩大栽种面积,培育自己的红松树苗,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