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经济 > 水獭“归乡”背后的生态密码

水獭“归乡”背后的生态密码

2025-02-11 09:45:26来源:延边新闻网

近日,龙井市海兰河迎来几位“稀客”——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獭。

此次发现的水獭为欧亚水獭,身体修长,60—80厘米左右,小耳,眼睛微鼓,着浅棕色和灰色被毛。它们的食物主要为各种鱼类,也会捕食两栖类、鸟类、小型哺乳类、昆虫和甲壳类等动物。作为淡水和沿海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和关键物种,水獭常被认为是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重要生物指标。在过去几十年,因环境影响、气候变化,欧亚水獭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被评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这几年,欧亚水獭在龙井市的河道频繁现身,成为当地著名的“网红”和生态环境的“代言人”。

“去年就拍到过一公一母两只水獭,没想到时隔一年,它们都有自己的崽崽了。”龙井市摄影爱好者史黎锋言语中满是宠爱。他说,去年2月,曾在海兰河拍摄到两只水獭觅食的视频。前不久,当他再次来到海兰河时又遇到了“老朋友”。令人惊喜的是,这两只水獭已升级为“宝爸”“宝妈”,变成了温馨的四口之家。

“水獭对水质要求很高,被认为是淡水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以及河流湿地等水环境的旗舰物种。如今,水獭一家定居在海兰河,无疑是对龙井市良好生态环境的肯定。”据州生态环境局龙井市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龙井市健全“三级”河长、河道堤防管理员、村级巡河员保障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格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安全保障等19项重点工作任务,使区域内河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除良好的栖息地外,充足的食物来源也是水獭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为系统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龙井市积极申请国家“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专项资金,仅2024年就在海兰河流域投放雅罗鱼、细鳞鱼等多种鱼苗73000余尾,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切实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同时,深入开展“中国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有效打击了违法捕捞野生水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卫峰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齐艳红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