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普法格局 奏响法治宣传强音——汪清县“八五”普法取得丰硕成果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浪潮中,汪清县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宣传形式、推进普治融合,全力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法治建设成果斐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凝聚部门合力 构建多元普法 “大格局”
汪清县将“八五”普法规划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引领,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党政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县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开展法治宣传。通过执法前普法、以案释法、主题宣传等形式,将普法贯穿于执法、司法、管理、服务全过程,有效提升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整合各类普法资源;教育部门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加强法治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向企业和商户宣传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卫健部门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多元普法格局。
创新宣传形式 奏响法治宣传 “最强音”
汪清县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精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体系。
针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民、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实施精准普法策略。汪清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定期开展学法专题活动,常态化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学法考试,组织旁听庭审,举办任前考法、法治讲座、法治培训、宪法宣誓、年度述法等各类普法活动,有力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全县所有学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持续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普法工作者深入乡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汪清县充分利用关键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各类大型法治宣传活动。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广泛开展宪法和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同时,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整合全县宣传资源,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法治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50 余万份,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在宣传载体创新方面,汪清县先后建成长吉图法治文化广场、金城村法治文化广场等7个功能完备的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了集法治宣传、文化熏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集群。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法治宣传新媒体矩阵。全县63个微信公众号开设普法专栏,累计发布普法资讯1万余条、以案释法内容2000余条。汪清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开通的“小律在线”咨询业务,点击量高达240余万人次。此外,“智慧法律服务无人亭”和“小律普法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普法同频共振,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推进普治融合 激活基层治理 “新动能”
汪清县坚持将普法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从全县210个行政村(社区)遴选出670名乡村“法律明白人”。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法治乡村“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依法治理“指导员”的作用,成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深入开展各类法治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平安乡镇(街道)、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领域行业创建,140家单位荣获全州平安创建达标单位称号。大力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程,东光镇金城村、百草沟镇仲坪村等多个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质增效。持续推动“百姓说事点”“一村一格一警”进网格,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平安建设大宣传”专项行动和“万家万事和”调解行动,全县900余名人民调解员深入一线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万余件。
汪清县在普法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全县人民的法治意识,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未来,汪清县将继续深化普法工作,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