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健康“心”希望——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成宪武
有这样一位医生,在广大患者心里,他医者仁心、技术精湛,是能以生命相托的“亲人”;在身边同事眼中,他沉着果敢、临危不乱,是具有丰富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业务权威;从业30多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为患者托起健康“心”希望。他就是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成宪武。
1984年,成宪武大学毕业后,来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工作。初入岗位,他勤奋刻苦、勇于挑战,凭借不懈努力,迅速成长为年轻医生中的骨干力量。在成宪武看来,“医学领域博大精深,只有不断更新技术、知识和医疗理念,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益处。”秉持这一信念,他在医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与攀登。1995年,成宪武在努力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1999年,他出国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钻研心血管专业。多年耕耘,成宪武在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的SCI杂志发表论文190余篇,在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具备高超的临床水平,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功成名就之时,成宪武心系家乡。2018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回国后,他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脏疾病。成宪武常说:“治病的顺序应是先找出病因,再合理用药,然后借助其他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率,最终减轻患者身体和经济负担。”在他看来,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只要找到病因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就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成宪武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医疗技术与科研水平。他先后在科室内成立高血压、电生理、结构心脏病治疗、心衰及心康复等亚专科,为延边州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精细化、专业化的诊疗服务。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上,成宪武宛如拓荒者,不断进行学习与探索,先后开展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先心病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等新技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
多年的辛勤付出,让成宪武收获诸多赞誉,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获得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还担任吉林省科技厅“应激与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吉林省“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国际动脉硬化学会——亚太地区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
2023年,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多年头痛,一过性眼前发黑”,来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头痛患者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看似不可思议。原来,该患者多年来四处求医,做了诸多检查,始终未能找到病因。随着症状愈发严重,听闻头痛可能与心脏问题有关,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成宪武详细问诊后,发现其症状符合“偏头痛”。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脑部组织及其血管病变引发头痛黑蒙的可能性,最终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发泡实验初筛及经食道超声等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先心病“卵圆孔未闭”。在认真分析病情后,成宪武带领科室医护人员,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先心病卵圆孔封堵介入手术。康复出院时,患者紧紧握着成宪武的手,连声道谢:“感谢成主任,为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病痛。”
心脏,这个仅有拳头大小的器官,维系着每个人的生命,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幸福。成宪武深知,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耐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多年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病人需要,无论白天黑夜,一个电话,便迅速赶到医院。他还组建多个患者微信群,随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悉心指导科学康复。成宪武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话语,让患者如沐春风,赢得患者一致好评。“成主任是个好医生,医术精湛,治病认真负责,对我们关怀备至。”患者们对他赞不绝口。
用心医心,以心连心。三十余载的流金岁月,成宪武日复一日地守护在心血管内科领域,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