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00后”张润泽成为我州第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种下爱的种子, 点亮“生命之光”
3月25日,来自延吉市的“00后”青年张润泽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患者点燃了重生的希望,成为全国第19679例、吉林省第191例、延边州第15例、延吉市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3月28日,记者得知张润泽返回延吉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采访到了这个23岁的阳光大男孩,从他口中了解到一个接力传递的“髓缘”故事。
2021年,张润泽在朋友王唯轩的婚礼上,听闻他曾在2020年捐献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延边州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爱心善举让张润泽深受触动,他钦佩王唯轩无私向陌生人伸出援手的大爱与勇气,更为得到这份“生命馈赠”的患者感到欣慰和庆幸。那一刻,张润泽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我是否也能成为别人的光,为那些身处黑暗中的人带去生的希望。”张润泽心里升起这样一个念头。
“帮助别人,让我平凡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在与张润泽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爱的“种子”早已深深种在他心里:2008年汶川地震时,年仅6岁的他在父母的引导下第一次参与捐款;小学时期,学校为患白血病的同学发起募捐,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捐出200元钱……张润泽说,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心怀温暖。
2020年起,张润泽开始无偿献血。在2020年至2023年间,他累计捐献全血及成分血18次。“您的血液已供给医院救治患者……”每当收到这样一条系统短信,张润泽都能真切感受到血液传递的温度。
2023年,还在读大学的张润泽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期待这场“爱的接力”能够跑得更远。2024年10月,他首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张润泽立即为捐献做准备,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患者病情恶化,没有等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那一天。
2024年末,张润泽再次收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同意捐献,并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此后数月,张润泽调整饮食习惯,多吃青菜、戒掉碳酸饮料、多运动,体重也从118斤左右涨到128斤。
今年3月20日,张润泽在延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父母的陪伴下,赶赴长春。3月25日上午,伴随着血液分离机轻微的嗡鸣,经过4个小时,他完成了采集,捐献了307毫升造血干细胞。这袋宝贵的“生命种子”被装入恒温转运箱,马不停蹄运送到千里之外,重启另一个生命。
为了表达对患者的鼓励,张润泽剃光了头发,还给受捐者写了一封信,信封里装了几粒自己种的花结出的种子,“种子代表希望,希望你能早日康复,平安快乐地生活下去”。
记者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我国日趋成熟,成为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很多三甲医院已建立标准化诊疗体系。随着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力度的持续加大和配套保障措施的逐渐完善,我州无偿捐献者不断增加,一个个充满无私大爱的“张润泽”让“生命种子”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昕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