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玩转”“非遗+” 非遗“跨界”与“混搭”,碰撞发展新火花
当朝鲜族传统服饰遇上现代旅拍,当朝鲜族传统米糕、米酒在景区和商店里供不应求,当农乐舞、象帽舞在直播镜头前大放异彩、“吸粉”无数……古老的非遗文化正以日益多变的方式,融入安图人的日常生活。
安图,积淀长白山文化底蕴、汇聚朝鲜族民俗风情,孕育了多元融合、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安图县共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2项,已获批的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0名。
近年来,安图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非遗传承发展,大力实施“非遗+”创新工程,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非遗在“跨界”中破局、于“混搭”中新生,与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碰撞出了发展新火花。
眼下,春光正好,褪去一身“银装”的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悄然焕新,在微微泛黄的新绿中显现出古朴迷人的轮廓。民俗体验馆里,一项项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项目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非遗+旅游”,文旅“融”出新风景。安图县以打造品牌文旅活动为抓手,将特色非遗资源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为外地游客走进安图、认识安图、了解安图提供了新“窗口” ,孕育出越来越多非遗新业态、新模式和消费新方式。在每一个旅游旺季,走进长白山雪岭、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奶头山村等热门景区,冰雪嘉年华、非遗进景区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都热力十足;“朝鲜族农乐舞”等传统舞蹈展演,“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张氏传统皮具制作技艺”“长白山汤氏剪纸”等传统技艺创作出的手工艺品和非遗文创产品十分畅销;“朝鲜族鹤舞”“朝鲜族拔草龙”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活动引得无数掌声与喝彩……据统计,安图县每年开展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30余场,游客们体验非遗技艺、探寻非遗味道、观看非遗展演,让安图因非遗而多彩、因非遗而扬名。
“非遗+节庆”打造民俗盛宴,也是安图县的“拿手好戏”。每逢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安图县在各乡镇和旅游景区持续、广泛地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场景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逐渐实现了从“品牌活动”到“文旅IP”的转型。
“非遗+数字”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也让非遗踏上了广泛传播的“快车道”。近年来,安图县持续推进数字文化建设,积极拓展非遗线上宣传体验路径,非遗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叙事,创造了强交互的非遗体验,让观众百看不厌、惊喜不断。
“非遗+教育”让传承不“断更”,凝聚起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为构建“专业传承+校园普及”双轨培养体系,安图县文化馆利用优质的文化设施和教师资源,每年为基层文艺骨干、民间团体、中小学生进行非遗代表性项目培训,持续加强广大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安图县东风学校、第三小学、职业教育中心等学校组织开展“伽倻琴艺术”“朝鲜族打击乐”“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等培训活动,积极推动非遗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接续不断的“守艺人”。
“非遗+”,让这场“跨界”与“混搭”的创新实践激活了流淌在安图山川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也让沉睡的文化遗产变身“活态资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