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宣 > 【理响中国】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理响中国】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025-09-18 18:09:5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经典文献,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这一权威著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不断走向深入。

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

学理化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要求

任何科学思想都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思想基于并源自时代,这是思想的生成根基,体现了思想的来源和本质。思想揭示并回答时代问题,这是思想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思想认识世界的功能。思想引领时代发展趋势并创造新的时代,这是思想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思想改造世界的功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从时代和思想的内在关联上入手,深入把握其生成基础、发生逻辑、思想内涵和科学体系。

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等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根本要求、重大原则等作了系统阐述。同时,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风险挑战,即新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强大的领导核心、先进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发展战略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在一系列关于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世界格局等重要文献中,阐述了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特征,揭示了局部战争、地区热点、强权政治、保护主义等现实问题及其给全球发展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并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当今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注入了强大的确定性力量,引领世界朝着东升西降的新趋势快速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时代问题等的科学论述,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善于从发展着的时代和实践中发现真问题、抓住真本质、看到新要求,切实把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对思想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化为理论创造、理论研究、理论阐释的学术自觉。

深度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

学理化的根本要求和科学方法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被人们把握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觉。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就必须把一般性认识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再转化为理论创新的自觉。我们要紧紧围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重要论述,深入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明确要求,并贯彻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当中。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明确要求。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做出“六个必须坚持”的总结概括、关于“两个结合”的系统阐述;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中全面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在《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作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规律的阐述,深刻揭示了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等。这些重要观点是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根本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

学理化的重大成果和创新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明确要求,而且在思想创造、理论建构方面率先垂范,对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贡献,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原理性成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文献中关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框架、科学内涵、核心要义等理论概括;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等文献中,系统阐述了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等。

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体系化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在一系列标识性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范畴,作出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概括,用高度的理论抽象把重大原理性成果整合成为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深度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前提下,深刻领会其理论建构的内在逻辑,增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主动。

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从哲学深度、历史厚度、时代高度上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形成有立场、有灵魂、有历史、有逻辑的学术成果,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员
初审:
李思宇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