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新闻 > 珲春 > 边城水利惠民生

边城水利惠民生

——珲春市水利70年成就综述
2019-10-24 13:49:13来源:延边新闻网

70年波澜壮阔、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珲春市水利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高标准防汛减灾让河流欢腾奔流,兴水惠民助力脱贫攻坚……成绩令人瞩目,变化振奋人心。

兴修水利 改变“靠天吃饭”

1956年-1992年的37年间,珲春河共发生洪水15次,其中较大的洪水有4次。洪水发生频繁,给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珲春的城市发展和保护下游人口密集区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2001年9月,集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和环保于一体的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核定,2005年9月正式开工。

近日,记者来到珲春老龙口水库。这里青山环绕,水面澄澈浩渺,成群的海鸟结伴飞翔。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8.9亿元,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工程。

“该工程建成运行以来,使珲春市防洪标准由过去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洪水标准,保护下游60多万人口,保护耕地近1.2万公顷,每年可为城区供水2.8亿立方米,为下游1.5万公顷农田提供灌溉用水,老龙口水电站装机3台,总装机容量1.92万千瓦,电站年发电量5000万千瓦时。”吉林珲春老龙口水库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保持生态系统平衡,该工程修建了鱼道设施,总长281.6米,为大麻哈鱼提供了洄游通道。

河流治理 打造城市景观

建国之初,珲春基本没开展防汛抗洪工程建设。据珲春市民赵先生回忆,过去每当图们江流域持续降雨,位于下游的珲春河市区河段就会涨水,而珲春河水不能顺利流入图们江,还会出现倒灌,导致珲春河下游的4个乡镇爆发洪水。1986年,板石镇新农村临近河边的农房灌进一米多深的洪水,珲春河下游耕地全部被洪水淹没,作物颗粒不收。

珲春河发源于汪清县复兴镇,干流河道总长199公里,流域面积3963平方公里,年流量11.7亿立方米,是珲春的母亲河。2013年,为根治水患,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珲春市在全力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自筹资金37.98亿元,启动实施珲春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城区段河道16.2公里。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两岸景观工程、蓄水工程、河堤路工程、桥梁工程、土地征收工程等6部分。截至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河堤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解决了沿岸居民的心头大患,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形成以珲春河为中轴的新型城市集群,实现了人与水、经济与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

“景色好,水质好,空气好,我们的心情更好。”家住碧水云天小区的赵先生,每天晚上都会带着家人来珲春河边休闲锻炼。他说:“珲春河不仅越来越美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往河里乱扔垃圾了。夜晚,珲春大桥绚丽的灯光秀、明珠广场动感迷人的音乐喷泉让人沉醉,珲春河已成为珲春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饮水工程 保障水质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国之初,珲春农村人畜饮水靠挖井或从河里直接取水,用水极不方便,水质和水量也无法保证。1986年以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截至1999年,全市共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6处,解决农村人饮水困难人口达1.38万人,资金投入达744万元。自2004年开始,国家将农村饮水工程从原来的人畜饮水解困的高度上升到农村饮水安全高度,从原来单纯的解决饮水困难变成解决饮水安全,对农村人口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15年,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面普及。近年来,珲春市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切实改善集中供水水质标准。目前,121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水,成效明显。

珲春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周志刚告诉记者,建国以来,历经几代水利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珲春市水利工作以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更新运行模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各项水利制度,完成了一项一项艰难的任务,在防洪、灌溉、环保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水利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70年来,一代代“珲春水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从用肩挑手提、人海战术到如今的大型机械,完成了一座座水利工程,保障了珲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相恒波

责任编辑:齐艳红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