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新闻 > 图们 > 凋零的“民企之花”何以涅槃重生

凋零的“民企之花”何以涅槃重生

2021-09-17 09:27:39来源:延边晨报

在图们市凉水镇亭岩山一侧,两座耸立在山岗上的矿井井架显得格外醒目。1976年6月,我州为缓解资源紧张压力,组建煤矿建井处开发凉水煤田。四十多年来,这家为延边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地方国有煤矿,一度创造过辉煌和奇迹。然而,这朵曾经绚丽的“民企之花”,在经受几番改制阵痛和受大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因资金链熔断而渐渐凋零。

国有煤矿 改制创造辉煌

“该矿2005年改制后隶属图们市。”9月14日,素有该矿“活化石”之称的技术员兰仁刚,向记者讲述了该矿的前世今生。

凉水煤矿设计能力年产21万吨,格局为一矿一井一面。1991年,该矿对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设计能力陡升为年产45万吨,核定生产能力51万吨。“当年,我们矿是全省唯一一家不‘吃’政府补贴的地方国有煤矿。”兰仁刚说,1999年,凉水煤矿按照州政府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文件精神改制,改组后的企业更名为延边凉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当年改制的重点是减人提效。”兰仁刚感慨地说,煤矿改制后,公司决策层大刀阔斧地对煤矿机关开刀,116名机关人员只留下了16人,职工也由过去的1500多人锐减为800余人。“瘦身”后的煤矿产量和效益陡增,这让该矿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不吃“皇粮”和贷款的国有煤矿,而且还荣膺了“全国依法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成功改制让企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度改制 打造多项一流

2005年,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迎来二度改制的凉水煤业有限公司自行摘掉了国有的“帽子”。改制后的民企决策层加大产能投入,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技改后的矿井机械化率实现了100%,产能的提升让该矿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职工的收入、福利和主观能动性,稳定了职工队伍。

“你们矿的煤炭赋存条件好,适合设计千米工作面。”兰仁刚回忆说,当年省里的专家到该矿调研时,给该矿提出了一个提升产能的大胆建议。该矿经过一番技术上的研判后,对应采面走向长度革新了支护和通风方式,设计出了一个省内罕见、民营煤矿唯一一个千米回采工作面。这让在全省率先投入现代化设备的凉水煤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了省内民营煤矿中的一朵靓丽的奇葩。

资金断链 民企之花凋零

然而,就在凉水煤矿迈入现代化门槛不久,因国内多地煤矿频发重大伤亡事故,政策性停产指令接踵而至。

“井下作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保持生产连续作业的必要性。”海东财曾在国有煤矿从事多年通风工作,现如今受聘于该矿安管科科长。他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怕快,就怕慢,更怕停。一旦长期停产,工作面矿压倍增,重新复工劳动强度高、安全隐患大,工人没饭吃、队伍不稳定。

政策性停产和煤炭市场疲软等因素导致企业效益滑坡,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05年至2015年,该矿屡换法人代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产权在流转中纠纷不断,最终致资金链熔断,矿区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因长期欠薪而引发多起群体违法上访事件,安全生产状况步入谷底,这朵红极一时的民企之花凋零了。

招商引资 实现涅槃重生

企业将如何生存?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针对企业深陷泥沼,该矿也曾试图调整高层管理人员自主摆脱困境,聘任在国企煤矿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高层领导,此举虽有起色,但治标治不了本。

“矿工不能天天饿着肚子下井采煤吧!”兰仁刚用一个字道破企业衰落的症结——钱!没有钱,工人就领不到工资;没有钱,设备就不能更新;没有钱,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对此,图们市政府主管工业的领导曾多次到企业调研,组织企业决策层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项为该矿“把脉会诊”。

2020年9月,图们市政府在招商中着重为该企业牵线搭桥,在职能部门的“保媒拉纤”下,该矿成功与浙江一家企业达成了“联姻”协议,“联姻”后的浙商借助该矿平台,注册了延边顺利煤炭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获得凉水煤矿产品销售权后,先后为该矿注入6500万元运转资金,在更新安全生产设备的同时,支付了该矿拖欠职工半年之久的工资。伴随着资金的强力注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职工队伍也趋于稳定。

2021年4月,延边顺利煤炭销售有限公司作为该市招商引资企业正式入驻凉水煤矿,使两家联姻的企业实现了双赢,同时也使涅槃后的凉水煤矿走出困境,重现生机。

□本报记者 张志远 文/图

责任编辑:姜姗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