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奋斗不停步 增产又增收
在龙井果树农场一分场果园山下的公路边,一个简易窝棚,一把椅子,两件大衣,这就是果农盖井林从去年9月“住”到现在的销售点。为将丰收的苹果梨销售出去,4个多月来,他从未离开这里。
1月26日,记者走进盖井林的苹果梨销售点。室外冰天雪地,窝棚内温度偏低,但弥漫着梨香。“为让苹果梨保鲜,室内温度需要保持在零度左右,所以不能取暖。”记者看到,盖井林身上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旁边还放了一件棉大衣备用,冷了就再加上一件。
盖井林家里共承包苹果梨600余棵,经过精心侍弄,去年收成不错,摘了5000多箱大约7万多公斤苹果梨。儿子在南方当海员,家里就他们老两口干活,忙活不过来,从授粉、间果到摘梨等环节,都需要雇人,成本很高。如果等着外地水果商上门收购,利润就几乎没有了。为了实现增产又增收,盖井林把老伴留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住在路边窝棚里卖梨。
“这一秋加一冬,我在道边卖了2万公斤左右,总体算下来,去年能挣5万元。”说到收入,盖井林的笑容里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种植苹果梨十七八年了,就靠这个把儿子供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现在家里不缺钱,但勤劳的脚步停不下来。从他的话语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依靠自己的奋斗实现增收致富,盖井林一点没有觉得苦。
目前,盖井林家的苹果梨还剩下3000公斤左右,他期待在春节前后能卖完。不过,更让他期待的是,明年自家的梨也能通过网络销售,因为今年有部分老顾客帮他通过微信销售,价格比道边零售高多了,特别是看到越来越多果农邻居网上销售红红火火,他也想告别“老把式”,走现代新果农之路:“通过微信、直播之类的方式卖苹果梨,不仅省事、价高,还能把延边的这个特产宣传出去,果农的日子会更好!”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 牛泽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