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正月里来已是春
正月里来是新春,抖擞精神付辛勤。
喜庆洋洋的“年味儿”还未散去,“耍正月”的旧习俗早已在和龙大地蜕变成“抢春忙”的新气象。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春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都是老话儿喽,你看看我们厂里,一年到头儿哪有闲着的时候!”和龙市东城镇太兴村腾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立壮一边带领村民忙着加工大米,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合作社与和龙市“金达莱丝路”签订水稻种植和加工合同,不仅收购价比市面上高,而且销路有保障,让他和村民们种植热情更高、发展信心更足。
春寒料峭,白雪依旧,闲不住的农民早已摩拳擦掌,只等春雷乍响。
最近一段时间,和龙市头道镇新民村种植大户朴天日的手机微信总是响个不停。“跟专家学习呢,不懂就得问啊,现在种地也要讲科学。”朴天日说,年前,和龙市科协在村里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为村民发放实用科普图书,还组织农业专家现场普及科技生产知识,解答种植方面的难题。他和专家们都加了微信,以后遇到问题和困难能随时在线咨询请教,有了这个强大的“智囊团”,就有了增产增收的“金钥匙”。
“科技之冬”,不止于冬天,贯穿于整个农闲时节。据介绍,每年12月至4月,和龙市科协都会邀请省、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依托当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先进实用的“科技套餐”,确保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让“藏粮于地”有方、“藏粮于技”得力。
立春过后,气温略有回暖,和龙市福洞镇南阳村生态护林员赵新琴越发地“不着家”。“没事儿上山巡视两圈,回来就在村里打扫打扫卫生,习惯了,闲不住。”赵新琴说,自从担任村里的护林员,家里多了一份经济收入,自己也添了一分心气儿和责任感:要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还要带头把南阳村这个“大家”维护好。
除忙着巡山护林,赵新琴还揽下清理村部、村路的责任,不少村民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都成为村里的义务清洁工,南阳村越变越美。“党和国家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咱自己更得加把劲儿!”赵新琴说,以前村民“猫冬”,一猫就猫个小半年,如今大家伙儿忙着琢磨增收致富,抢着为建设家园出份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忙。在万物待发的和龙大地上,勤劳智慧的人们正书写更多更加催人奋进的春天故事。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