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猎猎担使命 警徽闪闪淬初心
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汪清县目前逐步恢复往日的模样。这是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结果,也离不开汪清县公安局民辅警逆向而行、抓实抓细各项抗疫工作的艰苦付出。
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汪清公安闻令而动,夜以继日、严防死守,筑起坚强防线。
战“疫”最紧要时刻,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指导员崔光日挺身而出,申请冲到最前沿。考虑到崔光日的身体情况,汪清县公安局并未对其安排工作任务,崔光日主动请缨,到车流量较大的沙北出城口疫情卡点执勤,与在此驻守的交警大队汪清中队的队员们战斗在一起。
沙北出城口疫情卡点是进出汪清的主要物流通道,是汪清的西大门,把好这个关口对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每天,崔光日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对聚集人员和车辆进行解释劝导、协助防疫人员对通过车辆进行消毒和对人员体温进行检测……东北的三月,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面对艰苦和相对危险的执勤环境,以及繁琐的工作任务,崔光日和汪清中队全体民辅警没有一丝松懈,坚决做到不放过一辆车、不漏掉一个人,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崔光日说:“在这特殊时期,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为了汪清的父老乡亲能远离疫情,能让我们身边的人更安全,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抗疫一线,崔光日发扬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汪清中队执勤岗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鲜艳的党旗插在了抗“疫”战场。
筑就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警察的负重前行,换来群众的岁月静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汪清县公安局民辅警们克服困难,以单位和卡点为“家”, “面包+泡面”成为了执勤标配,他们以最大努力、最快时间阻断疫情传播,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贡献力量。
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洪波,自抗疫以来,坐镇出城要道,顶风雪,战严寒,挑灯夜战,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疫情发生之初,李洪波来到各处国省干道研究封控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再布置完成全县的疫情卡点,连续工作36小时未合眼。在抗疫一线,他驻扎卡点20余天,几乎没有回过家,困了就在警车里眯一会,身体异常疲惫,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信念促使他依旧坚守在一线。
疫情发生后,想着同事们奋战一线,居家隔离的汪清中队中队长曹铭文焦急万分。解除居家隔离后,曹铭文立即上岗。他身先士卒,不仅负责县城、出城卡点每天8时至22时的执勤执守,还要负责城区内24小时勤务、交通管制后城区内巡逻劝导等工作任务。人少、点多、面广、事务繁杂,他带领中队干警轮轴转,一个班次少则八九个小时,最长时坚守了24小时。他充分发挥多年来在派出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卡点执守、宣传解释、劝导纠章,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用实际行动为伟大抗疫精神写下最好注脚。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您好,请测量体温,从哪里来?请将核酸报告、身份证、驾驶证拿出来登记一下……”在汪清出入城疫情检查执勤点,党员辅警刘京杰盘查进城车辆和人员。他主要负责执勤点一线排查和车辆人员劝返工作,确保疫情防得住、不扩散。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的站立,1000多次的挥手、敬礼、微笑,让他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伤。
疫情发生前,刘京杰在一次护校安园执勤中,被逆行车辆刮倒,造成身体多处骨折。正在养伤过程中,接到阻击疫情指令,他主动请战奔赴疫情一线。执勤上岗前,2岁的儿子突然感冒发烧,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职责在身的他,愧疚地看一眼含泪的妻子,走出家门。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阻击疫情是责任,要守护汪清县的健康和平安。”
李宏博也是汪清中队的辅警,作为一名90后,原定3月18日举行婚礼。疫情打乱了结婚计划,李宏博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他的未婚妻是汪清县医院的护士,也第一时间回到医护岗位,虽分隔两地,但共同投身抗疫一线工作。李宏博和未婚妻约定:“等抗疫战斗最终胜利的时候,我们的婚礼将更有意义。”
在危急时刻,汪清县公安民辅警们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忠诚书写初心、用信念凝聚力量、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奉献诠释担当,让警徽和党徽在战“疫”一线熠熠闪光。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