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建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金春燮几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承对党无限忠诚之心,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挖掘抗联英烈事迹、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传播伟大抗联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05年,金春燮退休后开始担任汪清县关工委主任。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当代青少年对于汪清县的抗联历史知之甚少。“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中国未来的价值取向,一旦对于历史的了解断档,后果不堪设想。”金春燮决定深入挖掘抗战英烈事迹,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历史,不忘英烈。金春燮开始四处寻访抗战老兵和烈士后代,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行程20000多公里,整理编纂了100多万字的抗联资料,开展了上百场的爱国主义宣讲。
汪清县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经过金春燮和同事们调查论证发现,汪清县共有282处革命遗址,其中177处是抗战时期留下的,侵华日军在此制造了19次惨案,发生过105次战斗,共有600余名革命英烈为国捐躯。在考查烈士墓时,金春燮发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的坟墓坐落在一片密林之中,不足一米高的小土包,被一些小石块围住,十分简陋。“年仅27岁就英勇牺牲的抗日英雄,却连一座像样的墓碑也没有。”金春燮决定为革命烈士立碑建陵,让童长荣这样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被世代铭记。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最大的挑战是筹集资金。为了募集资金,金春燮一个个单位、一家家企业去“化缘”,还动员“五老”人员踊跃捐款。为了省钱,他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自己设计完成了陵园的总体规划和图纸。十几年来,金春燮的脚步从未停歇,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考查论证英烈生平,共修建了109座纪念碑,撰写了两万多字朝汉两种文字的碑文。2013年,在汪清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扩建了童长荣烈士陵园,并修建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目前,童长荣烈士陵园已经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在75岁的金春燮心中,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每一座墓碑背后的故事都会触动他的心灵。这一座座墓碑向人们传递着英烈们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015年,金春燮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被中共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金春燮说:“弘扬抗战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尽自己所能把这份事业坚持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历史,永远缅怀英雄!”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