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要闻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我们大步迈向新生活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我们大步迈向新生活

2022-07-21 09:34:23来源:延边晨报

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光东村时,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小康”,这个承载美好生活梦想的古老词汇,数千年来终于得以实现。延边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了幸福的小康日子。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牢记总书记嘱托,延边人民迈开大步奔向美好新生活。

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


2015年的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调研,把首站安排在延边。同年12月,在漫天飞雪中,一股暖流从吉林省委会议大厅奔涌而出,吉林省扶贫工作会议明确了全省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2016年,宁波与延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新动力“甬”入延边。从此,延甬两地紧抓历史机遇,逐步开展多层面、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书写脱贫攻坚的新篇章,共同描绘小康梦的同心圆。

延边农村新貌


2017年,创新出台“一张网”兜底保障及行业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举措,3.1万名贫困群体实现稳定收益,解决16.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818户、旱厕9800户,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2018年,出台《延边州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攻坚力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大扶贫工作格局更加稳固,实现年度减贫人口1.26万人,贫困村退出131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

2019年,龙井、和龙、图们脱贫摘帽,完成0.69万贫困人口减贫目标、5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村易地搬迁后,村民住上了楼房


2020年,汪清、安图脱贫摘帽,延边州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之年,延边加快市场要素向农村倾斜,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州扶贫农产品展销会上商家直播带货


2022年,延边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力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再续新篇章。

守底线,防返贫,促巩固。延边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从制度上预防解决返贫问题,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州设立村组防返贫监测员4474人,全覆盖排查农村人口,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实时预警、分类帮扶、动态管理;常态化监测“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情况,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保障。

稳产业、促就业、保增收。延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治理,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布局实施特色产业“5188”工程,全力打造黄牛、人参、食用菌、民族食品、水产五大百亿级产业。全州人参留存面积3500公顷,占全省50%以上,行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延边·中国参谷加速建设,现已入驻企业20户,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食(药)用菌栽培达到15亿袋,产值达到62亿元。“秸秆变肉”工程大力实施,肉牛、生猪等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培育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10家,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2个、省级6个。面对疫情,延边通过外出务工和就地吸纳,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努力实现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的目标。

汪清县鸡冠乡的“耳农”们忙着采摘黑木耳


夯基础、树典型、促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乡村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全州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边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实现全覆盖。滚动实施“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对标“九有六无”标准,巩固好2021年126个示范村的创建成果。2022年重点打造66个乡(镇)所在地的101个村(屯),推进136个示范村创建工作,打造18个“产业带富·农民共富”典型示范村。连续5年每年安排9500万元扶持引导资金,推进边境村发展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聚合力、办实事、助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接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延边出台《关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开展部门(单位)包保帮扶和选派驻村干部的实施意见》,调整优化包保力量,105个州直部门集中包保90个村,1103名驻村干部深入到脱贫村、边境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帮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持续深化拓展,引进协调中央单位帮扶资金8354.25万元,中央单位17名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深入一线帮扶。省内协作帮扶深入推进,与长春市建立省内协作帮扶关系,落实帮扶资金5000万元,实施肉牛产业项目3个。社会力量真情帮扶,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全州民营企业、商(协)会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开展消费帮扶,累计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100家、扶贫产品1967款,依托“832”平台实现销售额900万元。

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小镇种植基地全景


美环境、创宜居、展风貌。延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田园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以“三清一改一建”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实行四级河湖长制。2017年-2021年,累计建成重点镇、重点流域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9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9.3%和85.1%。累计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7.4万户、省级美丽乡村88个、省级3A达标村660个。累计拆除农村危旧房屋等1.9万处。全州共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4132户。指导县市申报扶持边境产业项目103个,计划总投资5.63亿元,逐步破解边境地区“三化”问题,留住延边各族人民的记忆乡愁。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高艳红

责任编辑:姜姗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