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 要闻 > 鼓起“牛”劲 奔向生活新图景

鼓起“牛”劲 奔向生活新图景

2022-10-24 08:27:29来源:延边晨报

秋季,正是牛儿长膘的好时机。在延吉市依兰镇台岩村的一家养殖场内,养牛大户许艳奇正忙着抛洒饲草,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致富牛”悠闲地啃食着饲草,一声声“哞哞”牛叫为静谧的村庄增添了勃勃生机。

20余年的养牛经历,让许艳奇的心里积攒了一本“养牛经”,无论是养牛技术、饲草配比还是防疫知识,他都经验丰富。养殖场规模逐年扩大,如今场内牛存栏量已达到200多头,去年收入50万元左右。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在养殖场发展壮大的同时,许艳奇还开始了帮带模式,雇用村民做喂牛、清理牛棚等工作,4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养殖场需要大量饲草,村里废弃的玉米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了肉牛的“口粮”,既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节约了养牛成本,村民们也能多一份收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许艳奇表示,正是有党的好政策兜底,才让他干劲十足,全无后顾之忧。“我这些牛都上了保险,如果饲养过程中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就能给我理赔,最大程度降低养殖风险。还有黄牛贷款的助力,有效解决了养牛资金回笼慢的问题,让我发展壮大养牛业的信心更足了!”今年,我州出台了《延边州肉牛(延边黄牛)产业发展十三条政策措施(暂行)》,进一步支持全州肉牛(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让牛这篇“文章”越做越大。

在台岩村,像许艳奇这样,在牛棚里“挖金子”的养牛户共有100多家,少则养三五头,多则养上百头。成熟的牛产业让村民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牛”经济也给这个村注入了巨大的发展信心。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于建翔说:“村里正在建设黄牛代养殖项目,让有意愿但无能力养殖的村民加入合作社,进行集约化养殖。同时壮大玉米种植业,秋收时由秸秆加工企业将秸秆统一打包,加工成饲料,紧跟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发展步伐,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林茵/文 孙旸/图

责任编辑:姜姗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