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一核”做活文物 讲好延边精彩故事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博物馆视察后,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从前几年的年均接待量20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近45万人次。浓郁的地域民俗特色、丰富的展览活动,不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使其成为延边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城市文化的闪亮名片。
9年来,延边博物馆牢记嘱托,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每年开展数十场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助力延边乃至吉林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民在延边博物馆参观
坚持“一核”引领 形成聚合之力
2022年,在庆祝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该馆承办的《与祖国同进步——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生动展现了我州70年来的辉煌成就。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坚定“五个认同”,绘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延边画卷。主题展览开展以来,共接待观众近36万人次,讲解624场。馆藏资源《礼衣雅蕴——朝鲜族传统服饰展》还走出了吉林省,2019年至今,先后赴云南、上海、福建、湖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地的10余家博物馆巡回展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追捧和好评。
与此同时,延边博物馆还引进了福建、云南、广西等地的民俗文化展览,丰富了本地参观内涵,以高度文化认同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每年依托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社教活动数十场,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升了展览的教育效果。在2023年底召开的州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全会指出,要打造以延边博物馆为“一核”、以县(市)展陈为“八翼”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八翼”突出了“一县(市)一品牌”的特点,分别是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珲春市渤海古镇、敦化市历史博物馆、图们市图们江广场、和龙市光东村、龙井市东山红色文化园、汪清县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安图县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等,将相继推出相关主题类展陈。
融合创新发展激起情感共鸣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要成体系,同时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这句叮嘱,让历代文物的守护者与文化的传播者们感触颇深。
总书记来视察的那一天,对时任延边博物馆馆长的金辉来说终生难忘。在总书记参观延边博物馆的过程中,他全程负责讲解。
“能为总书记做讲解员,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金辉说,在之后的9年时光中,他被组织调至延边歌舞团担任团长,现任延边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从延边博物馆讲好延边故事,到延边歌舞团守正创新、屡获大奖,持续擦亮延边“歌舞之乡”的名片,再到政协文化文史的调研工作,都是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的。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躬身践行总书记嘱托,带领所在部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在不断的创新和创作中,为繁荣和发展延边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默默奉献着。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古老的文物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打开……随着延边文旅市场的日益火爆,延边博物馆馆长金明华感到重任在肩,“下一步,延边博物馆将积极配合好州委、州政府相关展陈工作,做好馆藏文物、资料的梳理和展品征集,完成好布展工作,让古老的文物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打开。同时研究结合展陈主题的系列社教活动,积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让文物动起来,让展览活起来。”据了解,延边博物馆将加强对讲解员的培训,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诠释展览的内涵,讲好延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一直以来,延边博物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是静态、传统的单向展陈,广大市民、游客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州的文博事业也在努力给观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层次的服务体验。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博物馆,让工作人员对所投身的事业有了更多认识和期待,“尽全力做精‘一核’,为打造延边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发挥好博物馆作用,共同推动延边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博物馆人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金明华说。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