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县域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9月14日,“民族团结齐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集中调研采访组走进龙井市,就感受到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相关主题的装饰、文化长廊、文化展厅和标语随处可见,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共同体理念。校园里,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在社区,各族群众一起庆祝节日、合唱歌曲、欢乐共舞;在文化基地、研学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课程,厚植各族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浇灌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在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校,调研采访组看到这里正举办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学生们通过彩泥、纸浆画、书法等作品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从学校门口到操场再到教学楼,随处可见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展板、文字、照片、作品,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和校园建设有机融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赋能校园场地、墙壁及周边建筑,通过理念、理论、交融、筑梦、实践等内容,将整体校园环境建设分为筑基篇、逐梦篇和铸魂篇,以多彩的展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到校园里。
除此之外,该校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该校每年都组织特长生表演、讲故事比赛、核心价值观主题中队会,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名著知识竞赛,使中华文化经典、党的知识牢记于学生心中,让学生成为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梦的好少年,并通过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建设“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 绘就团结新篇章
同看电影、同打乒乓球、同健身、同习书画,不仅丰富了各民族群众间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多年来,龙井市安民街道吉明社区积极探索新模式,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真正实现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建设了“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
在这里,大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红色健身室到书画室、从声乐室到棋牌室、从红色电影院再到民族团结活动室,各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深了各族群众间的友好交流,也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仅今年,该社区就开展春节联欢活动等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10余次。该社区还有龙井市唯一一家社区民族共享食堂,专为辖区内的高龄、独居及孤寡老人提供经济实惠且卫生的餐饮服务。这也为不同民族的老年居民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沟通。
吉明社区创新社区“零距离”工作法,以“零距离”工作法为抓手,打造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族团结于一体的“全科网格”;建立党群沟通“零距离”渠道,全心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跑”为“平台办”,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实现日常事务在网格内高效处理。
在龙井地区,类似于吉明社区的“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共有8个,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研学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龙井市韩乐然生平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自2018年5月22日揭牌以来,肩负重任,成为延边州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3万人次,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
9月14日,“民族团结齐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集中调研采访组走进该中心,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展品,追寻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足迹,采访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韩乐然等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韩乐然生平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展陈面积达357平方米,展线长度为141米。展览分为“艰辛寻路”“东北拓荒”“赴法留学”“抗日岁月”“喋血西北”“革命伉俪”“薪火相传”七个部分,全面展现了韩乐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
龙井市档案馆作为该研学中心的管理机构,为研学中心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员团队,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除了该研学中心,龙井市还打造了以“守边固边 兴边富民”为主题的开山屯镇实践基地等多个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日本侵略延边罪证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巨大热情。
多年来,龙井市作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各族同行、一心向党,在边陲县域涵养出愈发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