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家在延边 | 国际贸易路上“彩旗”扬——记吉林省万事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彩旗
12月6日,俄罗斯商人奥格列,从莫斯科乘坐飞机到四川省,再转机到哈尔滨市,最后乘坐高铁到达珲春市。在这里,他见到了老朋友,也是老客户——吉林省万事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彩旗。
“从我回乡创业开始,就与奥格列有交易往来,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宋彩旗操着一口流利的俄语与奥格列交流,显得十分亲近,看得出他们之间既有深厚的友情,又有牢固的合作基础。
宋彩旗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侨界创业典范。他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创业故事。
大学毕业后,宋彩旗先是在东北一家大型国企做技术员。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他不甘于平凡,毅然丢掉铁饭碗,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一所大学进修俄语。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他完成了在国内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课程,随后被一家大型外贸公司聘请为俄语翻译,不断了解中俄两国边境贸易情况。
那些年,宋彩旗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在有了一定积累后,辞去外贸公司的工作,留在俄罗斯创办自己的公司。
创业不容易,在异国他乡创业更难。宋彩旗凭着诚实守信、敢闯敢拼、坚韧果断,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已经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可我还是觉得应该回国,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在国外的生意做得多么风生水起,但宋彩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一心想回国创业。
2010年,宋彩旗回到珲春市,通过对当地市场的调研和判断,决定创建实体企业——吉林省万事达实业有限公司。他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对外贸易经验和销售渠道,将企业生产的各类塑料编织袋、塑料编织复合袋、纸箱产品销售到周边国家及延边州内。
市场风云变幻,外贸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汇率、他国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宋彩旗的公司也是如此。近年来,公司经历了减产甚至停产等挫折,但宋彩旗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或是下车间抓产品质量,与员工们一同研究产品的改良思路,或是到国内外找客户、签订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公司逐渐走出了低谷,经营状况恢复良好,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
“我们的车间现在是24小时不停机,生产的产品基本都销往国外。”12月6日,记者在万事达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几十组机器轰隆作响,马力全开。宋彩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产品在俄罗斯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奥格列此行就是为了敲定产品的订单。
为了克服当前国际交易结算面临的复杂局面,方便俄罗斯客户及时拿到产品,宋彩旗计划到俄罗斯开设公司,再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运输通道,在当地交货结算。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销量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多年来,宋彩旗坚持借助侨联组织、州市政协、州企业家协会、州企联等平台,为州内进出口企业在俄罗斯寻找商机和客户,先后帮助过国内建筑建材企业到俄罗斯参加商业展会,帮助厦门一家企业将碎布卖到外国,帮助沈阳一家企业将焊条发到俄罗斯,目前他正在帮助一家国内工业设备厂商寻找国外买家……
有为就有位。熟悉宋彩旗的国内外客商以及当地百姓,对他的认同度都很高。
“在企业最困难,甚至停产的时候,我都没有减少残疾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多年来,宋彩旗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始终践行着一名侨属企业家的社会担当。企业先后为本地解决了近百人次的就业问题。自2015年起,公司累计招录15名残疾员工,并为这些员工支付全额五险一金费用,为社会和残疾人家庭减轻了负担。
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宋彩旗的返乡创业历程中,无论是困难时期,还是辉煌时刻,他都不放弃拼搏奋斗,不囿于自身利益,为商业伙伴着想、为同胞企业牵线搭桥、为弱势群体提供岗位,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员工的信任、客户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肖玉敏/文 王宇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