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以“边境党建+”激活抵边青年人才动能——让青春在边疆放光彩
对于胸怀理想、心系祖国的青年人才而言,什么样的青春最无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的答案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近段时间以来,珲春市敬信镇二道泡村发生的一件事激发了全体村民的热情——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张皓源牵头编撰村史,为二道泡村留住乡愁记忆,为乡村文化建设、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像这样彰显青年责任与担当的故事,在珲春市并不鲜见。去年以来,珲春市围绕边境基层人才培养储备战略目标,深度链接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等各类青年人才,以“边境党建+”引领人才发展,构建党建与人才工作新模式,为稳边固边兴边富民集聚青年人才动能。
“边境党建+政治引领”催生动力。珲春市按照精准配置、连片管理原则,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党委,下设4个联合党支部,制定“党委工作规则”、支持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16项措施,出台大学生志愿者日常管理办法,全覆盖成立团组织、妇联组织。全面接转大学生志愿者党组织关系,推动23名党组织委员与83名党员志愿者结成对子,注重从大学生志愿者中发展党员,目前已考察培养44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职业规划和技能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组织专题学习、民俗体验、电商培训等各类主题活动13场,覆盖志愿者570余人(次),培育吴大澂纪念广场等点位“金牌讲师”6名。
“边境党建+服务保障”凝聚合力。珲春市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定期研究待遇保障、政策支持等服务事项。明确服务单位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成长导师”,指派专人负责志愿者起居饮食,定期开展工作生活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全面妥善落实志愿者食宿保障,并在密江乡密江村建成全省首家“农村人才公寓”,建设标准化住宿房间12个,采用空气能取暖,配备卫浴间、洗衣机、饮水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开设大学生食堂,提供全天候用餐服务,目前入住志愿者39人,诠释着青春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边境党建+成长培育”激发活力。为向青年人才提供广阔舞台、搭建成长阶梯,珲春市指导各乡镇孵化庭院经济、农机管理、住房建设等业务板块,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抵边一线生产经营活动。以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党委为主体,创新开展“我的青春在边疆”实践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干、稳边固边专干、大学生志愿者等青年骨干作用,组织“乡村振兴有我”“合力强边固防”“美丽乡村建设巡逻员”“大学生助学教室”“边境哨所体验日”等系列活动开展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230次,为40余名乡村儿童、学生提供兴趣课程、作业指导,84名大学生志愿者助力乡村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不同区域的志愿者积极延长服务“链”,让青年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大释放。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420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为代表的青年人才,从祖国的五湖四海齐聚珲春,奔赴乡村、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基层治理、服务民生等各项事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