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雷锋”诠释“劳动最光荣”
5月1日清晨,天色微明,珲春市新安街道长城社区74岁的退役老兵臧传胜扛起工具箱,迈出家门。这位1952年出生的老人,以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节日中书写着“劳动最光荣”的生动篇章。
7时许,臧传胜带着自备的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在社区楼栋间忙碌穿梭。来到健身器材区,他俯身蹲下,仔细检查器材螺丝,但凡发现松动,便立刻动手拧紧。“这些器材每天使用的人多,安全是头等大事,丝毫马虎不得。”他边擦拭额头汗珠,边认真地说道。十年来,他累计义务维修公共设施300余次,磨制刀具、农具等500余件,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流动维修站”。
上午9时,结束维修工作的臧传胜匆匆返家,取出提前写就、墨香犹存的书法条幅“夕阳映匠心”,敲响退休干部金松资的家门。金奶奶接过作品,眼角泛起感动的泪花:“老臧的字里,满满都是真情。”身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臧传胜始终秉持“书法唯有扎根群众,方具生命力”的理念。
临近中午,社区便民通知栏前,又出现了臧传胜的身影。他手持粉笔,一笔一划工整地书写当天天气预报、失物招领信息,还特意添上一行醒目标语“劳动最光荣”。居民们纷纷感慨:“老臧写的字有人情味,比冷冰冰的打印体暖心得多。”
尽管身为社区低保户,臧传胜始终严守“不取分毫报酬、不占集体便宜、不求任何回报”的“三不”原则。面对“新时代银发雷锋”的赞誉,他只是摆摆手,淡然一笑:“我不过是个普通劳动者。”如今,受他的感染,多名老年人自发加入“银龄志愿服务队”,携手守护社区的和谐安宁。
夕阳西下,臧传胜收拾好工具,步伐缓慢却坚定地朝家走去。楼宇间,晚霞映照出他略显佝偻却坚毅的背影,恰似他笔下所书:“真正的光荣,永远在行动的路上。”这位古稀老兵,用一生坚守深刻诠释:劳动精神,从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昕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