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文化顶流”创造“文旅留量”

“文化顶流”创造“文旅留量”

2025-05-04 08:33:00来源:延边新闻网

“五一”假期,延边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5月1日接待观众近1.6万人,5月2日接待观众近1.7万人,创下该馆开馆以来单日参观人数新高。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也反映出延边博物馆作为延边文化地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5月3日9时,延边博物馆门前蜿蜒的长龙如同一条彩练,缓缓向前移动,游客们手持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有序排队、依次入场。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作为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延边这座城市的魅力,从博物馆里就会有非常深刻、直观的感受。”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尚桂宇说,她在旅行前就做了详细攻略,将延边博物馆列为必打卡地之一。当天,对延边美食、服饰最感兴趣的她在《民俗文化 共放异彩》四号展厅流连忘返,和妈妈兴高采烈地体验AI换装,玩得不亦乐乎。“传统和时尚碰撞,古老和现代融合,延边博物馆真是太好逛了!” 尚桂宇高兴地说。

延边博物馆的“好逛”,不仅在于厚重的历史、丰富的藏品,更在于各种新奇的体验。

在延边博物馆一楼大厅,岩彩石画艺术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大家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演示下,在石块上涂下斑斓色彩;在朝鲜族角弓制作技艺展区,汉族小女孩张弓射箭,有模有样、一击即中;传统拓印体验区备受追捧,游客们小心翼翼地操作湿纸、上墨、拓印、揭纸等步骤,制作出一幅幅别具韵味的拓印画……在这里,游览、参观变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让游客们仿佛看见远古先民的生活印记、听见岁月深处的文明回响,更能透过文化的棱镜,看见延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来自黑龙江的大一学生柳同学对延边向往已久,所以将第一次独自出门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延边。几天的行程,他吃得好、玩得开心,看到了延边厚重的文化底蕴既在博物馆里,也在街头巷尾的生活美学中。“这是我的‘人生第一次’,通过这几天的美好记忆,我相信我与延边的‘缘分’还会有更多次。”柳同学说。

延边博物馆的“好逛”,还来源于贴心、周到、有温度。“五一”假期开始前,延边博物馆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服务预案,每天在多个时段推出由红领巾讲解员为观众带来的公益讲解服务。招募和组织延边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咨询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在人流高峰期为观众提供更加安全、有序、舒适的参观环境。此外,延边博物馆还在原有常设展览的基础上,特别引进了长春市博物馆的《家在东北——戈沙东北题材艺术作品展》,为观众呈现东北地域文化的艺术魅力。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蓬勃脉动,这股文化热度也带动了文旅消费的“链式反应”。在延边博物馆一楼文创区,游客们驻足拍照、精挑细选,冰箱贴、明信片、印章等文创产品几乎人手一个,品类繁多的非遗商品更是成为游客旅行留念和送给亲朋好友的首选伴手礼。

延边博物馆副馆长许家强表示,延边博物馆将继续深挖延边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策划暑期亲子研学、非遗手作工坊等更多高品质的展览和互动活动,并进一步优化服务细节、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让延边博物馆成为更多人了解延边、热爱传统文化的窗口,助力延边“网红流量”成为“文旅留量”。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微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姜珊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