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交出亮眼答卷 书写壮丽篇章——延边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交出亮眼答卷 书写壮丽篇章——延边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07-15 08:52:55来源:延边新闻网

当历史的指针回拨至2015年盛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视察,殷殷嘱托温暖人心、巨大鼓舞催人奋进。为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延边奋力开启了书写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宏大篇章。

十年感恩奋进,十年非凡巨变。延边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上下同欲、勠力同心,“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振兴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交出了亮眼答卷:经济总量实现了从635亿元到1018亿元的飞跃,成为吉林省第三个GDP迈入千亿级别的地区,跨进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方阵。

挺起提振经济“千亿脊梁”,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是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延边州委、州政府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把抓发展的注意力聚焦到项目上,把稳增长的着力点集中到项目上,靶向发力抓招引、只争朝夕抓建设,聚焦打造“十大产业集群”和培育“五新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如今,嘉泽储能电池制造园区产品正式下线,石墨坩埚项目投入生产,钒液态储能电站项目主体完工,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初现雏形;

凯莱英生物制药、浩泰生物医药、恒瑞生物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激活生物医药产业一池春水;

伊利石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玄武岩、碳纤维产业园加快推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

卡森细胞、崇功生物、美年大健康等一批医美企业投入运营,一个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特点的东北亚医美产业集聚地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延边州抢抓“双碳”机遇,精心谋划以抽水蓄能为龙头,风、光、储协同发展的新能源版图。和龙甄峰风电场、汪清振发光伏电站等相继并网发电;总装机140万千瓦的国网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成为区域能源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山水蓄能三峡”工程4座重点抽水蓄能电站、敦化30万千瓦风电、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截至2024年,全州发电装机容量达345万千瓦,年均增长16.73%,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高达66.3%,年均增速达35.55%。绿色低碳产业成为驱动全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延边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实践证明,亮眼的成绩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发展能级的重大突破,亦是延边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锚定发展不动摇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构筑东北亚开放合作“桥头堡”,拓展发展新空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延边振兴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希望在开放,动力活力也在开放。延边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并重、沿边开放和内陆开放并举,以更大的开放赢得更大的发展。

着力构筑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坚持把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主引擎,充分运用综合保税、市场采购、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等政策,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铝材进口利用等重点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制药、跨境电商、服务外包、医美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面向东北亚的口岸经济合作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绿色产业发展区、文化旅游经济区。

十年来,延边走在东北亚开发开放前沿,喜讯频传:古城里口岸、沙坨子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提升了口岸辐射带动能力;圈河口岸等专用道路通关流程持续优化,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货物进出口更加顺畅;宁波—珲春—欧洲班列成功首发,陆海联运大通道雏形初现,“通道+枢纽+网络”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速成型,拓展延边经济腹地;“空中走廊”不断拓宽,延吉机场航线网络日益密集,空港旅客吞吐量逐年攀升,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巩固,延边与国内外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珲春口岸建成安全智能关锁系统和LPG铁路中转平台,获批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为特种商品贸易提供了专业化通关条件;新开通珲春至莫斯科汽车零部件出口快运专列,为东北地区制造业产品出口欧洲提供了高效通道;跨境电商TIR公路卡航业务稳定运转,形成珲春—俄罗斯—欧洲的直达公路运输网络。

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商流、物流的蓬勃发展。珲春、延吉两大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比翼齐飞,“珲春e购”“延吉跨境通甄选”等平台茁壮成长,汇聚全球优质商品,年交易额持续攀升。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兴起,助力延边打造东北亚区域重要的国际商品集散枢纽,让世界与延边“无缝对接”,推动延边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端上产业发展“金饭碗”

延边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近年来,延边州深度挖掘文旅资源禀赋,坚持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积极打造文旅消费场景,持续丰富优质产品供给,精心策划各类特色活动,吸引了万千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观光游览。

启动“延边州旅游千亿级产业攻坚行动”,锚定文化强州、旅游强州、冰雪强州目标,深度挖掘生态、民俗、冰雪、边境、红色五大核心资源,冰雪旅游、民俗体验、边境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伴随着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海兰明珠塔、珲春丝绸之路渤海古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速建成并相继成为延边旅游新热点、区域文旅新标杆,延边文旅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性跨越。

延吉帽儿山(恐龙)文化旅游区入围全国“百佳消费新场景”;延吉市荣膺国家级区域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延边(珲春)物流枢纽被列入国家“十四五”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加速汇聚,现代服务业成为延边经济最活跃的增长极,“延边热度”悄然席卷全国,让延边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延边州文旅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70%;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接待入境游客数全省排名第一;在线旅游接待人次和在线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增幅均在省内排名第一;继入选“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后又荣膺“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美好焕新城市”称号;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2024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等。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延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当地百姓端上了文旅产业发展的“金饭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建设和美乡村

十年来,延边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全州农业经济持续做大做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延边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七月的汪清,碧空如洗,青山滴翠。在距离汪清县城30多公里的红鸡冠百万袋黑木耳摆栽基地,肉嘟嘟、毛茸茸的“黑牡丹”在水珠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工人们忙着从菌袋上采摘成熟的黑木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该基地以农民菌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黑木耳产业项目,已成为汪清县黑木耳产业中最具带动能力的生产基地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来延边视察时强调,‘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我们就是按照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走农副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该基地负责人林岩介绍,基地每天雇佣几十人采摘木耳,晾晒后成品装袋,不仅打响东北土特产的品牌,获得可观经济效益,还让全镇百余名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不仅农特产品如此,延边的粮食作物更是通过标准化生产、品质管控、文化赋能和营销创新,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华丽转身,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字招牌和品牌强农的典范。十年来,延边大米均价突破10—30元/公斤,省外销售数量突破5万吨,较十年前分别增长3—5倍和1.5倍,6家企业25款产品入选省级产品名录,占全省比重的12.5%;鲜食玉米产业从零突破,如今已建成9家现代化企业,2家领军企业3款产品跻身省级产品名录。通过品质提升与品牌创新双轮驱动,延边州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粮食产业体系,延边的粮食品牌也向着全国知名品牌目标迈进。

伴随着农特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安图奶头山村研学基地等成为农文旅融合标杆,吸引城市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农村电商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让优质农特产直达全国餐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产业融合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厕所革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让乡村更加宜居,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在延边大地徐徐展开。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绿色,是延边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十年来,延边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决扛起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以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今在延边,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展现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山川更秀美的新图景。

延边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81.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虎豹种群数量从2017年的27只、42只显著增长至70只、80只左右,成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彰显延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卓越成效。全州8个县(市)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全覆盖,延边州成功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成为省内唯一的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延边精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连续5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省第一,蓝天白云成为常态;2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5.8%,创“十四五”期间最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蓝天白云常驻、绿水青山常在”已成为延边的生动写照。

全州地方林业乔木层碳储量超7300万吨,年碳汇量约910万吨,获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县),是吉林省唯一入选地区;创新探索“以碳代赔”生态修复模式,率先开展碳金融指数政策性保险,填补全省“生态司法+碳汇”和碳金融空白;碳汇交易规模居全省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十四五”以来,延边完成造林绿化18.6万公顷,稳居全省前列;“绿美延吉”行动纵深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39%,公园绿地服务率80%。2024年全州林草产业产值达382.87亿元,同比增长23.62%。

干字当头凝合力,聚力发展兴伟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延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阔步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奋力奏响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崭新乐章,这颗东北亚的璀璨明珠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 郑茂/文  陈延龙 沈燕 金由美/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齐艳红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