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边关党旗红 | “柳洞”为何这样美?——和龙市南坪镇柳洞村高质量发展探秘
柳洞村,和龙市南坪镇的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
时值盛夏,记者驱车从和龙市出发,一路蜿蜒向南,来到这个坐落在中朝边境线上的“最美”村庄。
抬头是迷人的云白胜雪、天蓝如海,环望是醉人的山峦叠翠、鸟语花香,四顾是怡人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漫步是喜人的幸福和谐、快乐安然……对于曾荣获第一批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众多“重量级”荣誉的柳洞村而言,说它“最美”,实至名归。
“这次跳得还不错,大家再来两遍,要把咱的幸福感、高兴劲儿一分不少地跳出来!”树阴下的村部广场舞台上,村妇联主席卢秀玉正带着十几名妇女排练舞蹈《红太阳照边疆》,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舞台旁边的长亭里,朝鲜族阿迈、阿爸依三五成群,有的边打拍子边哼唱歌曲,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跳上一段,好不惬意。
卢秀玉面带笑容地说,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需求更多的就是愉悦身心。每天工作之余,卢秀玉最要紧的事就是带着村民一起排练节目。现在,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周岁的舞蹈队,是村里名副其实的“顶流”,农闲时聚在一起乐和乐和、过年过节为村里添点喜气儿、镇里搞活动前去加油助威,彻底舞“活”了柳洞村的精气神。
舞蹈队每次有活动,脱贫户崔南顺阿迈最为积极。
“走,到我家去,让你看看我为啥这么积极!”跟随崔南顺轻快利落的脚步,记者离开村部大院,沿途可见清一色的木栅栏围出一个个精致的农家小院,路边石头砌成的花坛里,不知名的各色小花招蜂引蝶、一棵棵景观树迎着山间清爽的风摇曳生姿,每一栋白墙蓝瓦的特色民居墙壁上,都画着艳丽的朝鲜族民俗彩绘,让人眼前一亮……“世外桃源”,以此来形容这个边境小村落着实贴切。
离村部不远处的一栋,便是崔南顺的家。推门而入,室内一尘不染、窗明几净。“党和政府让咱过上了好日子,咱就得好好过,过出个样子来!”对于已年过七旬的崔南顺来说,这几年生活发生的变化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崔南顺在柳洞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住的是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土坯篓”。“黑咕隆咚,要啥没啥,跟现在根本没法儿比!”回忆起过去,崔南顺感慨万千。柳洞村启动易地搬迁扶贫工程以后,崔南顺与散居在沟沟岔岔里的70余户村民一同搬进了建在村部附近的新家。“电取暖、热水器、吸油烟机、室内卫生间,你看这跟城里有啥区别?”崔南顺高兴地说,她和老伴不仅住上了亮堂堂的砖瓦房,还有了稳定收入,土地流转、养老保险、项目分红等等共计两万余元,一年下来吃穿不愁。
这样的蝶变不只发生在崔南顺家,也发生在柳洞村的家家户户、各个角落。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还要加把劲儿,让村民过上更加红火的好日子!”尽管近几年来柳洞村接连“上马”光伏发电、“四同教育”培训基地、养牛合作社、“一汽小镇”旅游综合体等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但村党支部书记姜虎却并不满足。眼下,村里正全力推进柳洞民俗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想方设法让富足、幸福在边境线上稳稳扎根。
—— 记者手记 ——
“柳洞”为何这样美?崔阿迈为啥跳舞的积极性这么高?漫步柳洞村,所有问题都能找到最直观、最有力的答案和证明:边民富、边疆稳。
这样的生动局面不仅存在于柳洞村。为了让更多边民过上好日子,和龙市南坪镇以柳洞村为核心,探索建立柳洞“中心村”党委,全方位打造“党建+特色产业”“党建+边境旅游”“党建+教育培训”“党建+民族团结”共同体,辐射带动周边高岭村、兴化村、龙渊村、南坪村,推动以强带弱、以富带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助力祖国东北边疆更兴旺、边民更富裕、边关更美丽。
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温暖着延边各族人民,乡村振兴的东风吹遍了延边边陲大地,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热土。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