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眼中的吉林2022——给力!)创新智力 看吉林突破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央媒眼中的吉林2022——给力》系列报道,回顾“给力”的吉林发展。今天一起来看吉林“智力”如何赋能吉林发展。
仰望苍穹,“吉林一号”在轨卫星已达83颗;俯瞰大地,奥运版“复兴号”投入服务;扎根黑土,农业芯片解码“种子”科技……,这一年,吉林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制造向“智造”阔步前行,彰显吉林“智力”。
1月10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亮相,并对项目总设计师进行了专访。
1月17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由中国一汽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制造的首辆国产雪车问世,结束了雪车装备长期以来被外国品牌垄断的历史。
10月2日,新华网报道,中车长客研制出国产新一代混合动力城际列车,该列车具有快起快停、载客量大等特点,还能够灵活编组,可满足中低运量、公交化运营需求。
10月13日,光明日报以《“中国智造”叫得响》为题,对吉林大学科研人员的多项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其中大豆新品种“吉大豆19”试种成功,每公顷产量达7534.4斤,在吉林西部盐碱地上创造丰产新高。
12月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8颗“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此次任务是“吉林一号”卫星工程的第23次发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83颗后,其地物分辨能力、拍摄覆盖能力及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28次至30次重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