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给力丨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项目成功入选!这是我省第五次……
3月27日至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项目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项目
古城村寺庙址由1号寺、2号寺组成,二者相距200余米。
1号寺建筑遗迹在农田改造过程中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发现火炕1处、墙体基槽4段、磉墩3个,均为建筑地面以下部分残迹。在晚期地层堆积、现代坑中发现大量遗物。
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佛像残片
其中,“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的纹饰、制法均与辽宁北票金岭寺出土三燕时期瓦件相同,推测“壬子年”为472年的可能性较大;并出土大量带有北朝晚期中原地区造像风格的小型石造像残片,其中一件背面有北周“建德”年号;出土的“倒心形”莲纹瓦当与渤海国中晚期都城出土瓦当相同。
“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倒心形莲纹瓦当
推测佛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属于高句丽时期佛寺;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中晚期。
2号寺共发现8处建筑台基、1处窖穴。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别营建佛塔、佛殿、讲堂,轴线东、西两侧营建禅房等设施。佛殿台基夯土中发现舍利地宫,地宫内石函中发现铁函,铁函内发现各类材质遗物3555件,其中1件金瓶内发现7颗银珠,应系影骨舍利。
古城村2号寺庙址出土
影骨舍利
古城村2号寺庙址TJ2航拍图(东北——西南)
建筑废弃堆积中出土各类瓦件130余吨,均为渤海国中晚期遗物。并出土大量大型佛造像残片、小型石造像残片及少量三彩器残片等遗物。建筑破坏面上发现早期磉墩,遗址西侧发现早于前述建筑的墙体基槽,台基夯土中发现渤海国早期瓦片等遗物。根据层位关系及出土遗物判断,2号寺始建不晚于渤海国早期,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中晚期。
古城村2号寺庙址出土佛教造像残片
记者梳理了解到,自1999年以来,我省共有5处考古发掘项目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除了新入选的珲春古城村寺庙址项目,还有通化万发拨子遗址、和龙西古城遗址、安图长白山神庙遗址和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
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
磨盘村山城遗址位于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南部一处独立的山体之上,北、东、南三面为布尔哈通河环抱,西侧距离延吉市区不足5公里。201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考古工作队,开始对这座遗址进行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5000多件。确认遗址主要包含两期文化遗存,其中晚期遗存属于金末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遗存的年代在公元7至8世纪之间。
▲1号院落(东夏)
▲东夏国铜印出土场景及照片
磨盘村山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东夏国遗存考古工作的空白,对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安图长白山神庙遗址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原名宝马城遗址,2007年被公布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浮雕兽面瓦当
为解决遗址的年代、性质与布局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14-2018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五个年度的勘探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近4500平米,勘探近110万平方米,出土以建筑构件为代表的各类遗物超过5000件,基本掌握了建筑的形制与组群布局,2016年出土的“癸丑”铭文玉册确证其为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
长白山神庙遗址是金代皇家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研究金王朝的边疆经略、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充实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和龙西古城遗址
西古城遗址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古城村,距西城镇4公里,距和龙市23公里。西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五京之一的中京显德府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龙西古城外城南城门址
西古城城址有内外双重城垣,内外城均呈南北纵向长方型,城垣为土筑。外城南北长720米,东西长630米,南、东、北垣保存较好,残高一般在1.5—2.5米左右,最高处可达4米。东垣偏南部各有一个缺口,西垣基础保存完好。内城南北长310米,东西长190米,城垣基础尚清晰可辨,现辟为小路或田埂。内城共有5座宫殿遗址,南北纵向沿同一轴线分布有3座宫殿遗址。
▲西古城一号宫殿址发掘现场
西古城是目前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个完整的渤海国建筑遗址之一,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考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万发拨子遗址是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文化堆积可分为13层,堆积最厚处达3.12米。共发现137个灰坑、20座房址、9条灰沟、1条环山围沟、56座墓葬。依据地层关系及出土物,遗存大致可分为六期,即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及明代。大致涵盖了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部及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古文化遗存。
其中,墓葬较有特色,分为土坑墓、石棺墓、石棺石椁墓、大盖石墓、大盖石积石墓、无坛石圹积石墓、方坛积石墓等七种形制。万发拨子高句丽早期积石墓的发现及其与该遗址高句丽时期墓葬的传承关系对研究高句丽墓葬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部分资料来自于文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