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龙井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引领各族群众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生活幸福的靓丽画卷——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龙井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引领各族群众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生活幸福的靓丽画卷——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2024-10-08 08:59:29来源:延边新闻网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美丽的边陲县域龙井市生活着汉、朝、满、回等16个民族,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近年来,龙井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领各族群众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生活幸福的靓丽画卷,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海兰江畔开花结果。日前,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龙井市人民政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夯实政治基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龙井市人民政府突出政治引领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和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思想引领作用。龙井市人民政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进行学习。组建“红石榴”宣讲团,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群众等群体,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脱贫攻坚故事,营造人人讲“铸牢”、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突出机制保障作用。龙井市委制定出台《中共龙井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夯实文化基础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龙井市人民政府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龙井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深入挖掘共性。依托中华传统节日和农夫节等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尊老爱幼、崇文重教、和谐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等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髓,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浸润人心。

注重传承特色。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东山红色文化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坚持守正创新,从中华文化根脉中汲取营养,着力做好“朝鲜族花甲礼”“朝鲜族传统婚礼”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载体。

着力打牢基础。坚持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增进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实现中小学各年级全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实施“童语同音”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调动全民说普通话的积极性,把说好普通话延伸到每一个家庭。

夯实社会基础 全面打造互嵌交融的环境

近年来,龙井市人民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搭建多样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创新搭建“三交”平台。依托生态、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良田百世运动假日景区、琵岩山文化旅游风景区等旅游促“三交”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景区建设、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之中。依托足球促“三交”,建成中国足协国家青训基地,3年来累计举办国际、国内各级足球赛事2000余场,承办U15、U17赛事3100余场。

全面抓好示范引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打造以“护国安宁无声功勋”为主题的韩乐然生平展,以“守边固边兴边富民”为主题的开山屯镇实践基地等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让各族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建设安民街道吉明社区等8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打牢各族群众一家亲社会基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龙井第四中学等6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学校,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让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心中。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标国家示范测评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广泛开展“七+N进”活动、“龙井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活动,培育省、州级教育实践基地24个,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龙井市也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夯实物质基础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龙井市人民政府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满满。

产业发展定位求精求实。持续做大做强医药、食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服装纺织、能源矿产两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康养、教育、数字、体育四大朝阳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显著,位列全省前列。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抢抓“民营企业进边疆”有利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20.05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实施边境村三年建设行动,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延边大米、延边黄牛、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回流。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2022年度、2023年度群众满意度连续位居吉林省第一。打造“海兰江e站”党建便民服务平台,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阔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龙井市人民政府将倍加珍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崇高荣誉,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汇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助推延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爱丽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齐艳红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