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筑屏障 多元共治护未来——延边两级法院多措并举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延边两级法院围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的法治后盾。
专业审判:筑牢权益保护屏障
延边两级法院聚焦专业化建设,全力打造专业审判团队,创新特色审判机制,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质效。
“五快”模式高效化解纠纷。目前,延边州已实现少年法庭全覆盖。两级法院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资源,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实行集中审理。同时,设立反家暴诉讼服务及涉未成年人案件“绿色通道”,推行“快立案、快送达、快调解、快审理、快执行”的“五快”工作机制,为困境未成年人开辟了一条快速保护通道,让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司法救助。
特色审判彰显人文关怀。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延边两级法院采用圆桌审判方式,推行法官、监护人、社工“三见面”制度,严格落实指定辩护、不公开审理、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最大程度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益。在行政和民事案件审理中,法院充分考量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例如,延吉市人民法院与心理咨询机构携手,珲春市人民法院联动妇联等多部门,建立了心理干预、家庭调查等机制,有效提升了法院妥善化解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的能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多元联动:构建保护新格局
延边两级法院积极探索跨部门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大合力。
立足审判,延伸治理触角。珲春市人民法院发出全省首份由居委会代为申请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该案例获评吉林省“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同时,珲春市人民法院与珲春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在珲春市辖区范围内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联席会议纪要》,为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当事人提供了有力保护。安图县人民法院针对旅馆行业管理漏洞发出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制定专项规范;和龙市人民法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禁售烟专项整治行动,从多个维度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强化引领,推动服务升级。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全省首部《家事审判改革白皮书》《涉外家事审判白皮书》,并与州妇联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司法引领作用。敦化市人民法院设立“向阳花”家庭教育指导站,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家庭教育帮扶机制;延吉市人民法院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督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全州两级法院与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共同签订《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意见》,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从个案向体系化服务转变,助力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深做实。
法治宣传:播撒法治种子
延边两级法院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强化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以法治力量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普法常态化,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延边州两级法院选派151名干警担任153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搭建“菜单式”法治教育平台,通过“开学第一课”、主题MV、案例讲解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关爱成长,守护少年的你”“未爱封存,让青春无痕”“德润少年,法护成长”等主题活动,累计开展法治宣讲2087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宣传手册3.78万份,有效提升了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科技赋能,沉浸式普法扩覆盖。延边两级法院借助科技手段,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旁听庭审、举办模拟法庭竞赛等,让学生和家长近距离感受司法权威。珲春市人民法院首创抖音VR直播“模拟法庭”,吸引194.4万人次在线观看,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普法覆盖广度与互动深度的双重提升。此外,延边两级法院还通过“法官进网格”机制,联合基层妇联、村委会为困难留守儿童建立帮扶档案,开展“微心愿”认领、助学圆梦等公益活动,将个案帮扶与法治宣传有机结合,营造了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延边两级法院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珲春市人民法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两级法院多名干警荣获“全国家事审判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称号。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