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开满敦城 军民携手铸丰碑——敦化市第七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这是一座“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光荣城市。
今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敦化市在取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基础上,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一个让敦化市各族人民激动不已的历史时刻,这是敦化军民携手双拥结出的丰硕成果。
回眸历史,真情再现。多年以来,敦化市军民携手并肩、高擎双拥火炬,用辛勤汗水描绘出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的壮美画卷。
坚持建机制夯基础 全方位强化组织保障
敦化市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革命老区和东北抗联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周保中、陈翰章等先辈的英雄事迹更是让“崇军、爱军、拥军”成为刻在敦化城市血脉中的精神印记。多年来,敦化市党政军领导班子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军政军民关系,通过建机制夯基础和强化组织保障措施,全面促进双拥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社会化轨道。
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坚持每年都将双拥工作纳入市党代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做到领导换届不换思想,实现双拥工作长期性、连贯性、抓到底。
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做到组织保障推动到位,设立市级双拥常设机构,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专题听取双拥工作汇报,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等,围绕事关军地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到双拥办公经费及机构落实到位,市财政每年列支办公经费和双拥经费50万元,成立184个城乡双拥服务组织,确保实现双拥工作“四有”“三落实”,即有人员、有牌子、有场所、有经费和任务落实、经费落实、措施落实。做到执行监督考核到位,对考核不达标的部门及领导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有效推进全市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策驱动 全力落实拥军优抚政策
“要让每一名子弟兵及其家属都感受到当兵的荣耀!”这是敦化市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和行动准则,该市结合实际,坚持政策驱动原则,高质量做好拥军优属保障工作。
坚持落实好“六项”优抚政策,持续提升全市拥军优属工作保障水平。落实好支援国防建设政策,对军用土地测绘、土地征用、配套费等实行优惠减免政策。落实好拥军政策,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等多家域内景区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实施免门票政策;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汽车站、火车站、公路收费站、停车场设置“军人依法优先”“军车免费通行”标志牌。落实好军人子女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军人子女入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免交国家和地方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军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按照“最大限度满足家长意愿”的原则,优先安排学生入园入学;普通高级中学均按学校的录取分值5%至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2020年以来,该市先后有25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政策。落实好义务兵优待政策,把军人家属优待金纳入财政预算,按比例逐年递增。落实好安置政策,2020年以来,该市共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7人;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建立联系卡,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就业,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54名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中央企业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安置率达到100%。落实好法律援助政策,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鼓励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每年为他们订阅报纸和杂志,并定期组织体检,以最优化的方式为军队退休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坚持妥善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后”问题。四年来,该市财政配套资金1500万元,有效解决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住房等后顾之忧问题。2024年,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达到6270元,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及复员军人遗孀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每年出资43万元为“两参”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并将其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且享受分类施保待遇,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住院就医报销率达80%以上;在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基础上,在乡复员军人住院后给予全额补助,其他优抚对象救助个人,承担费用的8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在乡复员军人和优抚对象因病致贫情况发生。
坚持用情用力 创新开展拥军服务
敦化市积极探索和创新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本着“部队有所呼、地方有所应”的原则,努力确保双拥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1996年5月4日,经敦化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把每年6月17日定为敦化市的“双拥节”。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续举办30届“双拥节”。今年“双拥节”期间,开展了“粽香传温情・军民共筑强军梦”端午节走访慰问及军民共建活动、“情系军营送健康,军民携手护平安”送医送药进军营系列活动等,营造了“一人立功,全家光荣;一人参军,全家骄傲”的浓浓双拥氛围。
为帮助部队解难题办实事,敦化市建立了“双清单”制度,2020年以来,共为驻敦部队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该市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敦化市财政列支100余万元用于发放安置后未上岗人员生活补助,先后帮助24名下岗失业的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积极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平台,对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100%给予免费培训,累计举办12场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1700余个就业岗位,累计达成求职意向680余人。
积极做好建档立卡和喜报送达工作。先后办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1.3万张;发放退役军人联系卡1.4万张,建立退役军人档案信息1.3万份;先后为敦化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送达喜报265份,发放奖励金8万元。
高度重视开展科技、文化等特色拥军活动。四年来,该市共投入70余万元为部队官兵购置电脑、文体器材等;积极开展科普讲座、法律进军营等活动,支持军营文化建设,为驻军提供各类书籍万余册。不断延伸双拥品牌,通过广泛开展双拥和国防宣传、军民文艺晚会、双拥共建座谈会、军地文体联谊等活动,不断密切军民关系。为纪念敦化抗战历史人物,定名翰章乡、贤儒镇、保中广场、“八一”爱民广场、翰章大街、翰章广场、保忠桥等8处永久性双拥地名标识,进一步增强了国防双拥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坚持拥政爱民 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多年来,敦化人民始终把驻地部队子弟兵当亲人,驻敦军警部队官兵们也始终牢记“驻敦化、爱敦化、建敦化”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在地方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用实际行动为敦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11月,敦化市连遇雨雪天气,出现大范围冰灾,道路两侧树木树枝断裂导致道路堵塞通行受阻,驻敦部队勇挑重担,出动200多人次、车辆50台次,清理道路折断树木,保障了城市道路的畅通。驻敦部队官兵还积极参与敦化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作表率。四年来,驻敦军警部队官兵累计栽植“双拥林”21公顷,清运垃圾500多立方米,义务清雪5万多平方米,帮扶困难群众60余户,赢得了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普遍称赞。
拳拳拥军心,浓浓鱼水情。卓有成效的双拥工作,使敦化这座光荣的城市结出丰硕的双拥工作之果。军民携手共建下,敦化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荣膺“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市”“共建学习型军营先进单位”等殊荣。展望未来,敦化市各族人民将继续高举双拥旗帜,不断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的新篇章。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