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丹英社区:同谱“和谐曲”,共绘“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集中采访报道之五

丹英社区:同谱“和谐曲”,共绘“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集中采访报道之五

2025-07-08 09:08:20来源:延边新闻网

“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各族人民兄弟相亲相爱……”7月2日,在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2楼活动室,十几位社区居民身着鲜艳的服饰,齐唱《中华民族一家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一曲唱罢,居民徐明成动情地说:“我们丹英社区的老街坊老邻居们,经常聚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大家相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汉族、朝鲜族、回族、满族……总人口约7900人的丹英社区里,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团结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党建引领,同心共筑团结梦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你们经常来看我,还帮我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真是太感谢社区的同志了。”丹英社区居民李大爷是一位朝鲜族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丹英社区的网格员们经常上门与他拉家常、嘘寒问暖,记录下他的生活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

“群众在哪里,社区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党组织就帮什么。” 丹英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说,社区建立了走访慰问制度,每月至少走访1次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做到动态服务管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扩大帮扶“合力”,丹英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整合驻街单位、共建单位、“三新”组织等社会力量,组建了“红石榴”党建联盟,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倾听居民的意见诉求、了解群众实际困难,调集各方资源力量有效解决了停车难、房屋漏水、拆除私搭乱建等130余件群众呼声高、破解难度大的痛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互嵌共融,团结之花常盛开

今年2月11日,丹英社区开展了“欢闹元宵、情聚丹英”主题活动,现场洋溢着热闹祥和的气氛,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吃元宵、猜灯谜、踏歌起舞,大家伙儿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说起此类“家庭聚会”,丹英社区居民“如数家珍”。每逢“邻居节”,各族群众一同品尝美食、做游戏,畅想美好未来;“百家宴”是各族群众烹饪技艺的擂台赛,大家纷纷制作拿手菜与各族群众一同分享,感受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社区音乐会上,各族群众与驻街单位工作人员一展歌喉,热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丹英社区以“节”为媒,团结引领辖区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灿烂绽放。

丹英社区还组建了“红石榴”理论宣讲团、开通了“石榴英英”抖音账号,线上线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延边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为促进辖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丹英社区成立了全国首个社区层面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定期组织社区各文艺团体,精心编排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舞蹈、配乐诗朗诵、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引领各族居民聚在一起、融在一起、乐在一起,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绘就社区和谐生活的幸福画卷。

汇聚合力,当好群众“守护人”

日前,丹英社区开展了“翰墨飘香送祝福、中华民族一家亲”活动,社区工作人员、机关干部、消防员和部队官兵一起写“福”字、包饺子,并将写好的“福”字和热乎乎的饺子送到社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中,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的牵挂,也是社区治理中最需要倾注心血的群体。为做好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服务保障工作,丹英社区先后对接7支军警队伍,共同开展“代理亲人”行动。部队官兵当空巢老人的“兵儿子”“兵女儿”,当留守儿童的“军爸爸”“军妈妈”,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助学帮扶等活动,一段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佳话广为流传。

群众有困难,志愿者来帮忙。丹英社区依托北山街道“雷锋班”“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组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志愿服务,将环境清洁、养老待遇认证、政策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丹英社区联合驻街单位和“三新”组织组建了“红石榴暖心服务一条街”,共同搭建特色服务阵地,设立“红石榴”暖心服务标识,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医疗援助、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浓厚氛围,让各族群众在丹英社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丹英社区的全体工作者铭记于心。王淑清表示,丹英社区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党建+基层治理+民族团结”为路径,奋力建设“三共四同”互嵌式幸福社区,团结带领辖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宏伟/文 陈延龙/图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初审:
齐艳红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版权信息:如需转载,请您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延边新闻网》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