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五大安全”使命 筑牢北方生态屏障——我州积极构建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守护森林资源,是筑牢生态安全边界的关键之举。延边林草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四库”建设为核心任务,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使命担当,全力推动延边林草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延边林区作为我国六大林区之一,生态地位举足轻重。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9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76亿立方米,公顷碳密度为63.32吨碳,有林地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6.7%,占吉林省的40%。如何筑牢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这片重点碳汇区域,成为摆在延边州林草系统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维护生态安全,能够为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土安全、资源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这为延边州林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延边州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青山草原湿地保卫行动,严格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严守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完善林草防火应急体系、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跨行政区域林草资源联防联控,全面提升全州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水平与治理能力。
延边州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协同推进,实施天然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天然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力度,持续优化天然林的森林结构与功能。完成总投资3.03亿元的延龙图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全州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林荫道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市形象与品位显著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延边州聚焦“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目标,着力建设稳定型森林“水库”,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生态稳定、抗灾能力强的多功能森林,2024年完成造林17.53万亩;建设健康型森林“粮库”,践行“大食物观”,以争取国家森林经营试点为目标,开展红松果林抚育,大力发展林下参、松茸、林蛙、柞蚕等特色林产业,开展林药、林菜、林草、林菌、林果等生态种植,发展林下及林特产品110多种,打造林产品品牌52个;建设富民型森林“钱库”,制定《延边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一轴、一带、多点”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经济林建设与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协调发展,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规范化和市场化方向稳步迈进,2024年实现产值382.87亿元,同比增长23.62%,其中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实现产值58.6亿元;建设开发型森林“碳库”,建立健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经营模式和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编制延边州林草碳汇发展(2024—2030年)规划,开展碳储碳汇外业调查,探明全州地方林业乔木层总碳储量7330.48万吨。探索“以碳代赔”生态修复模式,率先开展碳金融指数政策性保险,完成吉林首单林业碳金融指数保险预赔工作。
针对林长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延边州林草系统放活林地经营权,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收储分散林权,优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各县(市)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经营收益显著提升。坚持把林长制作为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两年在全省林长制考核中成绩优异。持续优化“林长+检察长+警长”三长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联合执法能力,积极推进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合执法等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进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试点工作,全州林草“智治”水平显著提升。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