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县建设基层党员教育新阵地——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府”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在县级以上党校辐射范围有限、城乡党员分布不均的情况下,镇街党校成为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安图县全力建设乡镇(街道)党校,通过整合红色资源、产业资源和银发资源,着力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学府”,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转变,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红色基因传承,建强党性教育“红色熔炉”。安图县依托红色教育资源禀赋,凸显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打造红色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体验感强、亮点突出的乡镇(街道)党校。为推动党员培训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将党校建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红色教育点上,同步探索红色文化研学专线,把红色地标转化为“红色课堂”,将“灌输式”教育转换成“沉浸式”学习,让教育阵地既有“厚度”又有“温度”。同时,塑强乡村旅游品牌,着重打造以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体验为主的乡村振兴教学点,通过感受历史文化传承、体验朝鲜族民俗风情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延伸乡镇(街道)党校“触角”。
聚焦乡村振兴实践,打造能力提升“绿色基地”。安图县坚持“课程围着党员转、课堂跟着产业走、培训连着集体富”三项原则,打造乡镇(街道)党校“样板校”。安图县松江镇将党校设立在松花村乡村振兴联系点及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内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教学点,以农村党员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打造课程,以本地产业实践培训为出发点,采取“理论教学+田间课堂+实践操作”方式,将教学课程延伸到田间地头、文创旅游企业,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启迪智慧、开阔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依托旅游资源,找准党校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按照“主阵地+基地”发展思路,探索开发特色学习路线,打通党性教育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的双渠道,推动党员教育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衔接。截至目前,松江镇党校已开设民宿经营、非遗传承等4类实训课程,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
聚焦银发先锋作用,构建老有所为的“银色阵地”。安图县坚持多元化挖掘师资力量,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强化协作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师资体系,打造师资充足的“家门口”党校。安图县长兴街道将党校设在吐月社区,依托安图县长白山老年大学、长兴街道文化养老联合会等机构组织,吸纳离退休干部,组建“银发讲师团”,针对不同年龄党员,开设多样化培训课程,通过形成“专业特长+需求清单”对接机制,实现师资高效利用。注重发挥“党建联盟”“双报到”作用,构建“一盘棋”的教师资源共享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摸底、自主申报等方式,将各领域“党建联盟”单位及“双报到”党员中优秀代表纳入党校师资库,确保教有师资、训有质量。截至目前,长兴街道党校“银发讲师团”共吸纳离退休干部20余名,开展各类党员教育活动60余场次。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