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一种生活叫延吉”沉淀为城市记忆——延吉市“九三”系列活动侧记
“九三”假期,延吉以节庆为舞台、以非遗为纽带,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民俗与艺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有一种生活叫延吉”的文旅盛宴,使“主客共享、居游同乐”的理念深入人心。
9月3日,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非遗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真实体验。金黄柔韧的稻草,经过多道工序,变成了精美的非遗艺术品,朝鲜族草编技艺诠释着“织有形之器,载无形之道”的中华哲理。园区南侧,朝鲜族米酒展陈在廊道两旁,游客可以通过舌尖和味蕾,感受人民群众源远流长的生产生活智慧。这些活动精准满足了当下游客对“情感体验”与“情绪价值”需求,将传统的“景区打卡”模式升级为深度“沉浸式体验”。
当天夜幕初垂,延吉市布尔哈通河边早已人头攒动。19时30分,一簇焰火划破天际,以天为幕、以光为笔的“锦绣山河·活力延边”大型音乐焰火秀拉开帷幕。20分钟的演出被精心划分为“山河毓秀·民族之源”“岁月如歌·砥砺前行”“活力延边·盛世欢歌”“逐梦未来·共筑新篇”四个篇章,以绚烂的色彩、多样的图形和漫天的花火,致敬延边州73载团结奋进的壮丽征程,展现了当下的蓬勃气象,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如果说焰火是绽放在夜空中的传统艺术,那么无人机表演则是数字时代的科技赞礼。9月5日晚,延吉市布尔哈通河畔的夜空被一千架无人机点亮。无人机排列出“盛开的金达莱”“朝鲜族传统长鼓舞”“中国结”等民俗文化图案,还拼写出“有一种生活叫延吉”的城市IP。无人机表演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让“金达莱”在夜空绽放,让“长鼓舞”在云端起舞,使“有一种生活叫延吉”的精神态度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真正优秀的城市文化节庆,从不是飘浮于日常之外的“表演”,而是根植于生活、发生于街巷、生长于人群的真实场景。延吉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精心设计又自然生动的活动,让非遗“活”在了当下,让文化“走”进了生活,让“有一种生活叫延吉”从一个宣传语句,逐渐沉淀为一种可体验、可共鸣、可带走的城市记忆。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瑛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