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宣 >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2025-10-28 10:08:40来源:光明网

   【赓续星火 再启新程——一镜瞰延安】

陕北雄浑苍茫的黄土地上

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

民俗文化在此孕育

让我们跟随AI的笔触

从多彩非遗中

感受属于延安的

别样风土人情 

——◆陕北说书◆——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其最初为运用陕北民歌小调演唱传说故事,后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还可称为“三弦书”或“琵琶书”。

——◆安塞腰鼓◆——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安塞腰鼓历来体现着陕北汉子的虎劲、牛劲,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

  安塞腰鼓表演时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安塞腰鼓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其表演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延川剪纸◆——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陕西延川剪纸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当地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有关,亦多用于民间的信仰祭祀活动。

  延川剪纸涉及题材多样,多采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形式表现,画面简洁,结构严密,主次分明,具有粗犷浑厚、热情奔放的地方风格。

——◆子长唢呐◆——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子长唢呐是具有陕北特色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它起源于陕北民间,兴盛于陕西延安子长市。子长唢呐演奏曲目以流传于民间的传统音乐为主,一般分为喜庆乐曲和苦调乐曲。

  子长唢呐既保留了传统曲牌,又巧妙吸收了民歌小调和戏剧音乐的特色。其音乐高亢、浑厚、深沉,所吹奏的乐曲舒放有致、表情达意,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浑然一体。

——◆黄陵面花◆——

【一镜瞰延安·AI海报】跟着这些非遗文化,感受老区风土人情

  面花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制品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也可以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

  陕西延安黄陵县因境内有轩辕黄帝陵寝而得名,黄陵面花是流行于这一地区的传统民间食用塑作艺术。当地人习惯用面塑成各色动物、花卉,工艺复杂、制作精巧、活灵活现,也反映着当地民众敬天爱人的传统美德。

  部分图片元素由AI生成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统筹:曾震宇 制作:孔繁鑫、张晨昊 设计:赵鹏超

  参考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网站、延安市政府网站


来源:光明网
初审:
李思文
复审:
李思文
终审:
王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