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康复暖人心 无障碍改造惠民生
2025年以来,州残联紧扣主责主业,聚焦残疾人民生保障、精准康复、无障碍改造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力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切实为残疾人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指数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康复服务“保障网”
今年,我州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核查工作,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集中摸排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专业评估与“一人一档”个性化康复方案,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针对不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各县(市)残联结合康复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为0至6岁残疾儿童提供听觉、言语、认知能力等“一对一”康复训练,全面落实康复救助;为成年肢体残疾人提供就近康复服务,助力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重度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派遣专业医疗团队上门指导其居家康复,破解“出门难、康复远”困境。
为填补农村地区康复短板,全州已在395个村建立残疾人康复室并配备器材,让农村残疾人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康复评估与训练指导;对偏远地区则通过“互联网+”提供远程康复指导,线上线下联动织密康复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州已为11946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州残联副理事长李海玉表示,基本康复服务的有效开展,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与照护负担,提升了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

◆“一户一方案”精准施策
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是缓解残疾人居家照护压力、解放家庭劳动力、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举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州各级残联积极作为,将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在改造对象的选取上,重点聚焦持有一、二级残疾证的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确保政策资源精准惠及最需要的人群。改造中,根据肢体、视力等不同残疾类别,实行“一户一方案”,重点对家庭出入口、卫生间等5大场景推进改造,并安装闪光门铃、可视门铃、煤气泄漏报警装置、读屏软件等设施,同步推广智能家具。2025年,全州已完成1768户残疾人家庭改造任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150万元,切实帮助残疾人提升居家生活质量。“改造后,残疾群众在家‘出行更安全、生活更方便’。”李海玉表示,无障碍改造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居家环境,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未来,州残联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幸福之花在残疾人家庭中绚丽绽放。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刘瑞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