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艺艺人郎连福用画笔延续红色血脉
从2018年重拾画笔创作红色儿童画本,到累计创作百余幅红色题材作品,汪清县铁艺艺人郎连福在画笔与铁艺间搭建起红色记忆的传承桥梁,让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代代延续。

今年64岁的郎连福,与红色创作结缘于2018年。当时,受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汪清县关工委主任金春燮邀请,他拾起搁置多年的画笔,接下为青少年创作红色画本的任务。
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郎连福再次受金春燮之邀开启抗美援朝英烈题材的创作。他专程前往沈阳革命烈士陵园拍摄烈士事迹资料,还利用经营铁艺公司的间隙,购置画布、查阅资料,反复琢磨颜料搭配、色彩与光线,历时半年,完成了20余幅英烈油画创作与装裱。这批作品呈现了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题词,画出彭德怀元帅和黄继光、罗盛教等多位英烈肖像,人物形象传神,还原了那段艰苦历史。除在延边军分区首展外,还在县内部分社区和学校巡展。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郎连福用时数月创作了19幅大型油画,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再到“改革开放”“小康蓝图”,系统展现党的百年征程;同期,他还发挥铁艺专长,为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打造了7.5米长的铁艺镂空画,以14位人物象征中国14年抗战,免费为根据地遗址两处石碑安装铁艺护栏,并同3位教师一起完成了大兴沟镇河西村大型抗战壁画《烽火》,让红色记忆从画布延伸到实地场景。
“年龄会增长,但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不能变。”郎连福说,红色创作是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责任,挖掘整理历史、传递感人故事,让人们知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只要有人愿意执笔记录,英烈精神就会永远鲜活。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王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