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强州”到“智造兴边”——延边工业“十四五”跃迁之路回眸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实干为笔,华章共谱。
回望“十四五”,延边大地工业发展热潮涌动:从珲春亿鸿石化的建设工地到敖东药业的智能化车间,从亚联机械的技术突破到桃源小木耳的数字化生产线应用……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延边工业克服了逆全球化、消费降级等诸多不利因素,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健康增长态势。
随着“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延边工业交出了一份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创新动力澎湃不息、绿色底色更加鲜明的亮眼成绩单,走出了一条从“产业强州”到“智造兴边”的跃迁之路。
项目夯基:打通新链路 构建新集群
初冬延边,大雁南飞,稻谷归仓,但珲春市亿鸿石化年产100万吨清洁能源深加工项目施工现场,仍然一片忙碌。
“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达产后,年深加工液化石油气(LPG)100万吨,主要产品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高端化工基础材料,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有望成为吉林省东部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项目施工负责人朱铭吉介绍。
嘉泽敦化零碳新能源装备制造园项目一期实现产品下线,填补了延边在新型储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州从“能源开发”向“装备制造+技术创新”的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新项目开辟新赛道、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州围绕“产业强州”战略,坚持“延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集群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梳理产业链堵点、断点,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通过招引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标准化建设,实施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经典名方开发,抓好敦化敖东配方颗粒、安图道地药材深加工、珲春国药药材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敖东、华康、龙鑫等重点企业,初步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养殖、研发、深加工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群;
安图伊利石产业园初具规模,龙井碳纤维产业园、安图钰晟新材料10万吨绿色再生铝项目开工建设,珲春年产50万吨再生铝、生物基硅白炭黑等项目扎实推进,新材料产业加速布局;
做大做强特色食品产业,加快敦化民德生物非转基因大豆全产业链加工、珲春首农生鲜海产园区、珲春老姬冷链仓储加工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延吉、龙井等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园,“延字号”食品品牌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和龙卧龙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敦化嘉泽年产30万吨绿醇项目即将落地,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崛起;
敦化嘉泽储能电池、石墨坩埚等产业链项目企业生产运营稳健、产能持续释放,图们铁阳盛日电池回收及精深加工项目扎实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雏形初现;
……
五年来,全州累计推进重点工业项目172个,年均增长10%以上;凯莱英年产35.6吨高新医药中间体项目、紫金铜业冶炼渣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89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州百亿级企业达到2户,十亿级以上企业达到10户。“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业并举”的工业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创新驱动:抢占新赛道形成新优势
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针剂车间内,大输液自动包装线加速运行,多功能全自动化操作设备高效运转。
“近年来,我们锚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质量提升方向,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化、可控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尤海涛介绍。
敖东药业延吉公司的智能化转型,恰似一股清泉汇入江河,折射出我州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磅礴浪潮。
“十四五”期间,我州坚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创新举措、强化招引、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培育“五新”产业,着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放眼当下的延边大地,从企业车间到产业园区,从传统产线到新兴领域,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工业经济的肌理与脉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敦化亚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高速连续平压机打破2项行业纪录,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延边龙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自动化钢管打包机,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和龙双昊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珲春东北亚光电产业园集聚8家光电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
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形成突破的同时,我州长期培育的传统工业产业也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能级跃升。
支柱产业壮大向优。烟草行业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优化一类卷烟占比,激活配套加工链,产业规模跃升至170亿元以上;食品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引优扶强,人参、矿泉水、海产品以及民族食品等优势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品种,安神补脑液、银花泌炎灵片、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血栓心脉宁片等6个品种销售收入超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向智。实施降本增效,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逐步完善,能源矿产、装备制造、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敦化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延吉市人参大健康产业集群、延吉市民俗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珲春市海产品产业集群获得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敦化市化工产业园区、图们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复核,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化工园区通过新建认定,化工产业3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全州共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户;亚联机械、延边敖东药业两户企业获得首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延吉伟业食品“春江月”、安图国药肽谷“第四膳”两个品牌成功列入“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榜单;延吉可喜安医疗器械温热点位治疗仪、吉林东华原医疗设备健康管理一体机成功入选《2024年工信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双化转型:激发新动能展现新活力
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面向精益管理的智能调度排产》系统高效运转,实现从菌包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全链路自动化。该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数字三品”应用场景优秀案例,使企业加工损耗降低20%,产能提升50%。
汪清桃源小木耳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州工业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蝶变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我州工业锚定“双碳”目标,以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核心抓手,从政策支撑、项目带动、服务优化等多个方面发力,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如今的延边,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绿色制造有序推进,绿色发展成效凸显:
汪清北方水泥有限公司通过窑尾收尘布袋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实现有组织排放颗粒物全部回用,打造“无废工厂”,并入选省级“无废细胞”建设案例;
吉林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实施尾渣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延伸下游产业链,被评为“吉林省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及转型升级先进集体”;
吉林天宇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BIM数字建模技术使施工精度提升30%,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施工使重点项目能耗降低18%;
珲春市创建“无废城市”,推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年消耗煤矸石达25万吨;
……
“十四五”期间,全州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6个;延边敖东药业、敖东健康科技通过全省首批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龙川包装、亚联机械成功纳入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全州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39个。
截至目前,我州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1%,超额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创建吉林省节约用水先进单位5家、吉林省节水型企业8家,吉林安图经济开发区被授予2023年度吉林省节水型工业园区称号;完成5家水泥行业20次落实阶梯电价监察任务、11家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专项监察任务;2024年,我州被认定为全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城市。
成绩属于历史,收获奠基未来。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历史交汇点,延边工业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