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歌舞团朝鲜族唱剧《新春香传·狱中相逢》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
近日,由延边歌舞团创排的朝鲜族唱剧《新春香传·狱中相逢》赴京参加“古韵稀声——中国剧协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成果展演”,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的扶持成果,该剧以传统与创新融合的艺术表达,充分展现了朝鲜族唱剧这一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为首都观众献上了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文化盛宴。
朝鲜族唱剧源自说唱艺术“盘索里”,以唱腔为核心、舞蹈为辅助,吸收民间歌舞与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其核心曲艺“盘索里”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朝鲜族唱剧则在2016年入选第四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推动稀有剧种从“抢救保护”向“活化传承”迈进,中国剧协自2024年起启动“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两年内先后对邵武三角戏、罗卷戏、阿宫腔、朝鲜族唱剧、新昌调腔等5个剧种开展专项扶持。此次展演是项目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5部经典剧目同台献艺,呈现了中华稀有剧种的多元文化魅力。其中,《新春香传·狱中相逢》聚焦经典民间故事的深情篇章,讲述了春香与梦龙不畏身份悬殊、坚守忠贞爱情的动人故事,传递了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为打造精品力作,延边歌舞团专门设立创编组,在原《春香传》经典框架基础上,对剧情节奏、舞台呈现、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改编。创作团队严格保留唱剧核心艺术特质,将“盘索里”悠扬婉转的传统唱腔与现代编曲相融合,以多声部合唱取代传统单人演唱推进剧情,同时运用沉浸式舞台设计与影视化镜头语言,让古老剧种更贴合当代审美。
在随后举办的“稀有剧种保护传承项目”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该剧的创新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既深植传统又与时俱进,既保持了剧种本色与文化底色,又通过丰富的舞台层次和叙事张力,吸引当代观众走进稀有剧种。该剧导演马学峰表示,希望通过剧目改编与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朝鲜族唱剧的魅力,以创新表达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推动稀有剧种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金喜子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颖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