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建工街道延虹社区:石榴花开映和谐 籽籽同心绘新篇

11月20日,延边日报社“非凡‘十四五’ 奋进‘十五五’”主题调研采访组第一站走进延吉市,来到建工街道延虹社区。

“咚咚、咚咚、咚咚咚!”刚到社区,记者的视线便被鼓点声吸引到民族团结游园,只见一群身着彩装、手持绸扇的居民正在扭秧歌,欢快的身姿、翻飞的扇子映衬出一张张幸福笑脸。同一时间,一路之隔的民族团结宣传大院里,众多乒乓球爱好者在球台前以“球”为媒,切磋技艺,不时响起的加油声与喝彩声,让整个院子洋溢着运动的快乐。

“扭秧歌、打乒乓球的热闹场地,只是我们社区民族团结共建阵地的一部分。”延虹社区党委书记安艳介绍,近年来,延虹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创新实施“党建+民族团结”工作举措,从民族团结宣传大院、红石榴游园、民族团结文化墙等阵地建设出发,到开展共联共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红色电影月”等特色主题活动,持续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

记者在延虹社区看到,民族团结宣传大院里不仅有乒乓球阳光棚、传统文化展板,还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观影区——“红石榴电影院”;民族团结游园则配置了新一代健身器材及10处便民座椅。依托这两个核心活动阵地,社区每年夏季定期放映红色电影,在传统节日开展“百家宴”“睦邻节”“残疾人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既满足了各民族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也有效提升了民族团结工作的凝聚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延虹社区在做强院子、园子、文化墙等民族团结阵地“硬件”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创新:开设“籽籽同心小课堂”视频号、红石榴微课堂,设立安馨调解室,通过“党课+文艺汇演”“政策宣讲+睦邻节”等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社区每个角落,汇聚民族团结“向心力”;每逢旅游旺季,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中国朝鲜族民俗园等网红打卡地开展助游服务,开展“互嵌家庭”评选活动,从369户家庭中推选20户示范家庭,通过展示家风故事带动形成良好风尚,激活民族团结“红细胞”;创立“红石榴技能培训暨人才孵化基地”,以社情民意调查结果为依据,针对性开设直播带货、美妆、AI应用等就业创业培训课程,有效拓宽各民族人才交流培养及就业输出渠道,走出“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的惠民新路,搭建民族团结“致富梯”。
有为就有位。近年来,延虹社区先后荣获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吉林省司法厅“为民解事”调解工作室,以及州、市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文 姜乃晗/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