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延边新闻 > 时政 > 年少时背井离乡谋求出路,功成后回乡兴业捐资助学,延边朝鲜族民营企业家韩昌亮为困难学子铺就求学路——追梦路上的“一束光”

年少时背井离乡谋求出路,功成后回乡兴业捐资助学,延边朝鲜族民营企业家韩昌亮为困难学子铺就求学路——追梦路上的“一束光”

2023-11-02 09:14:24来源:

“延边企业家韩昌亮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学子的殷殷期盼,连续6年助学不间断,已有30余名延边学子受益……”日前,延边嘉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昌亮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记者多方联系、几经辗转,想要采访其本人,深入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但始终未能如愿。

“我原本只想默默为孩子们做点事,但现在我想明白了,我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关注和希望!”10月29日,身在外地的韩昌亮主动打来电话袒露心迹。长达近两个小时的讲述,让记者明白了他接连婉拒采访的审慎,也读懂了他默默坚持六年、如今愿意公之于众的初衷和用心。

意外:亲朋好友电话“轰炸”,惊讶之余充满敬佩

几天前,韩昌亮在国外考察市场,但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很快就被打破了。

“昌亮,报道中说的资助孩子的那个人真是你吗?”“这么多年了,你竟然没透一点风?”……亲朋好友每天数十通电话“狂轰滥炸”,或验证真伪,或不吝赞美,或表达敬意。

“我既不想图名图利,更不想给孩子们增加思想负担。”韩昌亮坦言,偶然的曝光在他的周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让他慌了神,更感到羞愧难当。

“兄弟,你做得太好了!有机会我也想跟你一起做点事儿,帮更多困难孩子圆梦!”直到朋友打来这样一通电话,才扭转了韩昌亮的想法。他思忖再三,终于下定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并带动更多的人行善举、做好事,照亮困难学子的求学之路。

回忆:“曾经我也淋过雨……”

韩昌亮出生于1985年,在延吉市土生土长。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韩昌亮清楚地记得,他在上小学时,一家人的收入大概每月400元,去掉180元的房租和水电费,勉强维持生活。每到学校收学费、杂费时,父母都要东挪西凑,才能赶在截止日期前交上。上初中后,韩昌亮因不想再为家里添负担,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辍学。一年多后,他慢慢从消沉的情绪中振作起来,带着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满腔雄心孤身前往上海,渴望闯出一片天。

别看韩昌亮当时年纪小,但他吃苦耐劳、脑子活泛,打工之余,看到延边特产在上海很受欢迎,从中嗅到了商机。韩昌亮尝试着从家乡采购明太鱼、泡菜、干菜等土特产品销往上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后,从简易包装散卖,到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再到在上海、青岛等地成立公司,韩昌亮的创业之路高歌猛进。

乡音难改,乡情难忘。2019年,“沪漂”多年的韩昌亮怀揣难以割舍的故乡情回到延边,先后在龙井、延吉创办了延边嘉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吉林苏苏饮品有限公司。

“以前离开家乡是为了寻找出路,现在回到家乡反而成为我们漂泊在外游子的另一条出路。”韩昌亮说,随着延边名气与人气大涨,以及优质的环境、优越的资源,他更加坚定信心,将自己的事业深深根植于家乡沃土。

发光:“如今我有能力了,也想为别人撑把伞!”

资助家乡困难学子,是在韩昌亮选择回乡创业的前两年。

2017年,韩昌亮和妻子在外聚餐时,正巧看到朋友收到的一条信息——一张来自资助学生的高分成绩单。韩昌亮说,他至今还记得朋友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骄傲又欣慰。这个令人动容的表情,在韩昌亮心里始终挥之不去,回想起自己年少辍学的遗憾、酸楚,他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尽己所能帮助家乡的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延吉市公园小学、延吉市第三中学,是韩昌亮的母校,也是他捐资助学的起点。

对于一心学习的学生,韩昌亮会包揽学习甚至课外补习班的所有费用,对于热爱、擅长运动的学生,他会按需送上运动服、运动鞋等各种耗材,只要困难学生有需要,他都尽全力满足。随着企业效益越来越好,他将资助范围扩大至龙井,资助学生从最开始的5名、10名增长到现在的近40名。

六年来,韩昌亮资助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支出的费用有10多万元,具体数目他从未统计过。

“这钱花得值吗?”记者问。

“不论值不值,我都愿意这么做!”韩昌亮答。

“不忍心”“理解他们的难”“我知道没书读的滋味儿”……韩昌亮说得轻描淡写,可牵起困难学子的手,他就再也不舍得放下。

韩昌亮的付出,托起了每一名受助困难学子的希望,给了他们勇敢追梦的信心和底气。

“韩叔叔改变了我的人生!”来自龙井市的金同学感激地说,韩昌亮自她高中起就一直资助她,在她如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像父母一样高高兴兴地为她置办了新衣服、电脑等物品,包揽了大学期间学费、书本和住宿等所有费用,还每个月提供500元生活费。“我想,最好的报答就是将这份爱传递下去。”金同学说,她期待自己学有所成的那一天,也能像“韩叔叔”一样,以自身之微光,温暖、照亮更多人。

“只要还有能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采访的最后,韩昌亮说,现在身边有不少有条件、有意愿捐资助学的亲朋好友和企业家,希望能聚力成势,让这项充满爱和希望的事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

责任编辑:齐艳红
扫描二维码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转载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即刻删除
  • 点击量排行
  • 时政
  • 经济
  • 社会
  • 国内

延边新闻网举报电话: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19
吉ICP备09000490号-3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6号
© 2007- 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
延边网

延边新闻网
手机端

新浪微博
延边新闻网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号

邮编:133000

电话:0433-2518770

邮箱:23812440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