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花盛开 携手奋进新时代
珲春市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窗口”。在这里,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9月12日,记者跟随州委宣传部组织的“民族团结齐奋进 同心共筑中国梦”集中调研采访组,深入探索珲春市在民族团结进步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研学中心:根植文化之根 共筑精神家园
首站,采访组来到了杨泡满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这里不仅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心灵交融的港湾。该研学中心始建于2021年,广场占地面积3971平方米,展馆面积860平方米。中心广场宽敞而庄严,被精心划分为10个单元,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展馆内展示着渤海国时期的三足铁锅、北宋时期的白玉碗,东夏国时期的砝码、鎏金铜镜、鱼形铡刀等丰富的历史展陈,“展馆内共分为5个功能区,集参观展览、互动体验、现场教学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馆藏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400余件,绝大多数在民间已经绝迹。”杨泡满族乡党建办主任朱思睿介绍,2023年至今,研学中心已承办各类培训及研学活动百余次,累计吸引7000余人参加。
据了解,珲春市统筹推进5个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的打造工作,重点对研学中心的展陈布设和讲解词进行多次规范调整,各研学中心深入挖掘各自点位蕴含的中华文化、党史国史、民族团结等研学资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成效。
示范学校:教育引领未来 共育时代新人
第二站,采访组一行来到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校。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和学生们悦耳动听的歌声。该校目前有3076名学生,来自10个不同的民族,共同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习和生活。学校巧妙布局教学楼整体环境,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墙面主题为“童心向党,百年辉煌”,分别设计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先锋、畅想中国梦”“56个民族简介”“新时代新征程”等主题展板及展示区。该校特别开设了七彩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科技室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学校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程、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氛围。”副校长王海男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珲春市15所示范校、19所非示范校已全部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创建标准。
示范社区:共学共建共享 共创美好生活
走进长安社区,办公室及廊道墙面精心设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宣传展板格外引人注目。活动室里欢歌笑语,社区正组织居民做好欢度中秋节的准备工作。“社区非常支持各族居民举办民族传统特色节日活动,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美食,不仅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更能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居民薛秀丽开心地说。
长安社区是一个由3480户6210人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占比高达55.6%。作为“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的典范,通过推动各族群众在居住、学习、工作、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嵌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据了解,珲春市精心筛选建设了龙盛、长安、永盛等13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示范社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长廊、文化广场等民族团结进步实物实景200余处,全覆盖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服务站,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
打造龙虎阁、防川村、珲春党史展览馆、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4个旅游促“三交”基地,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交往交流交融等5条特色示范带,打造18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景观造型、1处主题灯光秀、10条主题街路和1000余个宣传标识……珲春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积极实施铸魂赋能、文化浸润、互嵌交融、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五大工程”,引领全市各族群众同心同向,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珲春大地绚丽绽放,携手各族群众共同奋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穆俊英/文 孙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