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红气象新——中省直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调研采访团走进珲春
珲春,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这里,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地;这里,有面朝大海的风光也有多元文化的风情;这里,更处处涌动着红色血脉、发展浪潮。
10月29日,记者跟随中省直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调研采访团,走进珲春这座“宝藏”边境小城,看各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的生动景象,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片土地越铸越牢。
登临龙虎阁:在三国交界处感受交融与和美
一早从珲春市内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调研采访团来到了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龙虎阁体验“一眼望三国”。
龙虎阁是防川景区的地标建筑,总高64.8米。站在观景台上瞭望,图们江水滔滔浪涌、奔流入海,景色壮观;看向两侧,朝鲜境内群山起伏,俄罗斯的滨海边疆近在咫尺;极目更远,蔚蓝的日本海宛如一条丝带飘浮天际——“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的实感扑面而来。
观景台上,游人往来不断,大家纷纷拿着手机、架着长枪短炮,占据有利位置拍摄。来自中国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的彝族撒尼人张志忠一行六人自驾来到珲春,在龙虎阁上登高望远,感慨万千。“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张志忠情不自禁放声高歌,用《彝族敬酒歌》表达内心的欣喜、激动之情。“能在祖国东北边疆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真是不虚此行!”张志忠说,一路边走边看边感受,延边大地处处洋溢着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让同样来自民族地区的他深受感动、深感振奋。接下来的几天,他会带着这份感动继续上路,在延边寻找更多更美更幸福的景象。
“龙虎阁不仅是珲春的地理性地标建筑,更是在2024年被评为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龙虎阁讲解员陈帆介绍说,龙虎阁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在100万人左右,今年被评为研学中心后,进一步完善自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入点、结合点,努力讲好珲春故事、延边故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增强研学的教育性、趣味性、吸引力,吸引了很多州内外的研学旅行团队慕名前来。目前,龙虎阁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学习实践的“重要渠道”、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阵地”。
探访“东方第一村”:村民的幸福家园 游客的“诗和远方”
澄澈的蓝天与舒卷的白云交相映衬,古韵十足的朝鲜族传统民居与古老的石磨、泥瓦稻草砌成的墙垣相得益彰……深秋的防川村美得如诗如画,宛若世外桃源。
防川村位于珲春市敬信镇,是我国唯一一个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朝鲜族村落,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近年来,防川村依托当地区位、资源、生态、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朝鲜族传统民俗旅游产业,实现了农旅融合、农民共富,打造了我州兴边富民、互嵌交融、稳边固边的“珲春样板”。
2017年,珲春市启动防川“东方第一村”古村落改造项目,总投资2.61亿元,建设传统朝鲜族民居、防川花海等。2019年10月,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让防川村旅游接待能力和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记者在防川村组织委员宋佳的引导下,一路走、一路看,沉浸式感受游客眼中的“诗和远方”。
中央广场的“美食码头”上,建有16座水上烧烤乐园。广场上每周举行篝火晚会,各族游客在这里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联手谱写着旅游促“三交”的欢快乐章。
民俗风情商业街上店铺林立,人气最旺的当属东北亚国际商品城防川形象店。游客在村里就能买到进口家用电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且享受互贸免税、进口商品折扣政策。
边境咖啡厅,将延边的咖啡热潮从“城市标配”延伸到边境乡村,让游客在旅游、购物之余,体验到爆火“出圈儿”的延边咖啡文化。
宋佳介绍说,“东方第一村”古村落项目建成后,前6年每年为村集体分红20万元,此后每隔6年增加20万元,2024年,村集体分红达到40万元。
如今,日益火爆的防川村引来了大量游客,也让不少曾外出谋生的村民返乡创业、就业。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防川村第一书记乔海涛说,村民中有人经营家庭民宿,有人参与古村落民宿、餐饮等服务运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有人靠着在图们江上捕鱼实现了增收致富……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这个边境小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第一村”。
据介绍,去年,防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14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今年以来,防川村共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比去年全年增长20%。
走进吴大澂纪念广场:“寸土寸心”照古今
认识一位名臣,重温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
吴大澂纪念广场上,金黄的树叶随风飘落,阳光穿透树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诉说着曾经的守土卫疆,也映照着今日的欣欣向荣。
在广场正中央,一座由汉白玉和花岗岩砌成的“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牌庄严屹立。抬头仰望,民族英雄、晚清爱国大臣吴大澂的白色石雕像岿然不动,神态凛然、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这片他守护过的土地,注视着图们江入海口。雕像下方是吴大澂手书的“龙虎”石刻,笔画遒劲有力,意为龙盘虎踞守住国门。
吴大澂在珲春家喻户晓。清朝光绪年间,时任钦差会办北洋事宜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吴大澂,临危受命、奔赴边疆,在与沙俄代表的勘界谈判中据理力争,成功重立土字碑、收回珲春黑顶子地方、争得图们江口出海权。吴大澂以“一寸土地尽寸心”的爱国之心,成功捍卫了神圣国土和民族尊严,为守护边疆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自今年9月1日“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揭牌暨延边州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启动以来,珲春市不断加大吴大澂纪念广场改造升级力度,丰富展览内容、举办特色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持续提升广场文化氛围、观赏性和教育阵地作用,使其成为珲春市广大干部群众及外地游客争相参观学习的热门“打卡地”。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文 陈延龙/图